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一哥

北 望 边 城(最后的长城/6# 逝去的边城/83# 长城的故事/99# 全篇终)

 火...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4-2-10 09:47 | 显示全部楼层
一条铁路横穿高台到金塔公路,无人值守的道口,既不见来往机车,也不见铁路巡道。但映照出信号灯倒影的发亮道轨,显示这条铁路还是过往匆匆的。
6.JPG

这就是通往酒泉卫星发射基地的铁路。说是酒泉基地,实际是这条军事运输铁路从酒泉境内分支,而发射基地所在地的额济纳旗本属内蒙,与酒泉没有直接关系。从“东方红一号卫星”开始,只要是我们知道的那些惊天动地的发射,都是从这条铁路运过去的。
7.JPG

长城的作用之一就是保障古代道路交通的延伸使用,河西的长城更是护卫着丝绸之路的通行,让中华文明与外部世界交流互动。从这个角度来看,也可以将这条铁路看作是现代中国通向现代世界的新长城,是这个古老帝国曾经为了威震四夷而土筑长城,又为了强大崛起而又筑起了钢铁长城。
8.JPG

公路沿途有一处露天盐矿,有无出产不得而知,但见废弃的楼房悄无声息,那些消逝的往事在窗棂紧闭的幽暗房子里无人问津。
10.JPG

不期而至的沙城暴由北向南横扫过来,撕扯着空中的电线和沙地植物。漫漫黄沙飞腾着,涌动着,我瞬间联想起大海的波涛,看着眼前的翻滚的黄沙,想出了一个词:沙浪。
11.JPG

发表于 2014-2-10 09:49 | 显示全部楼层
{:soso__10169062262133571330_1:}

点评

感谢关注!敬请指教!  发表于 2014-2-12 14:49
 楼主| 发表于 2014-2-10 10:46 | 显示全部楼层
路边的野草在狂风中摇曳低伏,等待着即将来临的沙暴。
12.JPG

我们已经身处其中,路面的能见度不足十米远,车灯大开不过是昏暗微亮。黄沙像流水一样的路面流淌着,古人说“流沙”,真是形象传神。
13.JPG

山梁上的烽燧似乎是在年复一年地等待着,但也像是无牵无挂的世外高人,笑看着脚下的沧海桑田,只是在这荒芜的边塞之地,它这位老者有花可掂么?
14.JPG

沙漠戈壁中遇见水是让人惊喜的,而眼前突然呈现的碧波荡漾,更是让人欢喜,湖中浮现一片绿丛,令人神往。不用远足大海了,这里一样是春暖花开!我想在这里盖一所房子!而你,愿意来住吗?
这些水源自于祁连山的雪水,来自于古人所称“弱水”,今人谓之的“黑河”。《西游记》里沙僧被打下凡间当劫匪的地方,说的就是这条“流沙河”。高台的地界里也有高老庄,西游记的故事是不是在这里有原型不好说,但孙悟空的原型在敦煌壁画里倒是真的出现了。
15.JPG

不到荒漠的人,不知绿洲的宝贵。我惊异地发现,在从高台到金塔这并不遥远的路途中,竟然集中地呈现了沙漠、戈壁、湖泊、湿地、绿洲,还有长城、烽燧中的河西农家。像一幅展开的河西走廊画卷,展现了一个微缩版的河西,浓缩了河西走廊的精华。我就在想,要是有朝一日拍摄一部西部摩旅电影,这里就是再好不过的外景地了。
16.JPG

发表于 2014-2-10 11:34 | 显示全部楼层
大手笔,大气象!分享,学习

点评

三月客气!客气的三月,呵呵  发表于 2014-2-12 14:52
发表于 2014-2-10 13:14 | 显示全部楼层
刚刚发现一哥新作,亡羊补牢,先睹为快

点评

还没等我告知你,你就发现了,呵呵  发表于 2014-2-12 14:52
 楼主| 发表于 2014-2-10 14:1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一哥 于 2014-2-11 12:55 编辑

1-2  昌林山下

2013年的秋天,位于腾格里沙漠南边的古浪昌林山下,明长城在冲积平原上静卧着。这里的长城要比山丹长城修建的时间晚得多。山丹长城是明朝收复河西走廊后,在嘉靖皇帝隆庆六年(公元1572年)修筑的,而古浪长城则是万历二十七年(公元1598年)才开始修筑的,史称“新边”。两者相距晚了26年。而距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祯景山上吊,大明朝灭亡的公元1644年,只有46年时间。这是大明朝在世时修筑的最后的长城。至此以后,再无大规模建造长城的举动。
1.JPG

当这个东方帝国还在处心积虑地阻挡不甘心的蒙古鞑靼时,这一时期在东西方出版了两部伟大的著作。一部是伟大的宋应星在1637年写就的中国古代综合性科学技术著作《天工开物》,闪耀着当时世界上科技含量最高的光芒。但那颗上帝的苹果却落到了世界的另一端,砸到了一个叫牛顿的人头上,结果是50年后的公元1687年出版了牛顿的《自然科学的数学原理》,开创了一个人类新时代。而宋应星不但没有得到他的祖国应该给与他的荣耀,就连《天工开物》都在它的故国消失了,直到清末被日本人推崇赞扬引进回来后,国人才知道自己曾经有过这么一本足以引来那颗上帝苹果的书。尽管如此,我们今天热衷的依然是于丹鸡汤式的自欺自慰,依然迷恋于玉石通灵之类的故弄玄虚。
2.JPG

实际上明代的地理认知和疆域开拓恐怕相比汉代人是退化的,不但没有了张骞通西域的勇气,夭折了郑和下西洋的天机,更是采取了闭关锁国的政策,沿海不许片板下海,内陆死守嘉峪关不出,而西方却拉开了大航海时代的序幕,发现了新大陆。东方的老大帝国此刻已经开始停下了历史的脚步,才学之士钟情于着修心养性的之乎者也,明代最伟大军事家戚继光落得罢官贫病而死,当然长城也随之只能走向没落,只剩下最后的残垣断壁。
3.JPG

明朝最初是采取沿着黄河修筑长城,以致在兰州黄河两岸加筑长城以阻挡蒙古骑兵冬天越河而过。古浪、景泰等地尽为蒙古部落所有,犹如一把长刀插入,叫大明将士在边墙上奔于疲命。后来大明军队将领看到古浪的汉长城走向后,才恍然大悟汉人的战略布局,按照汉代军事部署缩短战线,从景泰修筑了直接到达武威的万历“新边”,把原来到达兰州长达一千多里的战线,缩短为四百里。值得人深思的是,为什么明代对西部地理疆域的认知掌握反倒不如汉代了?为什么同是军人,到了明朝反而没有了汉朝的战略高度?为什么同样是长城,明长城看上去感觉是闭守倚重的,而汉长城看上去感觉却是血脉喷张的?
4.JPG

当我再次丢车后,又骑上了曾经骑行过甘南大地的那辆终极白菜,和它一起来到了这无人的边地。已经化为土埂的长城竭力显示着存在,在已无硝烟的长城缺口里,我停住胯下摩托置于其中,我想用长城与摩托连接融为一体的这种方式,向载着我得以走进长城的终极白菜,表示我的敬意。
5.JPG
 楼主| 发表于 2014-2-11 10:16 | 显示全部楼层
这里也有明长城的保护标志。我把带有摩托吧名称的反光马甲披在碑上,留下一个纪念。
10.JPG

古浪明长城的南面就是昌林山。这座山也叫“长岭山”、“昌灵山”,松柏长青,森林尚存。当地民间俗称“小庐山”。据说曾有科考队来此考察,发现山上生长有这个纬度地区本不该有的奇花异草,很是惊异和困惑。山上原有不少道教庙宇,全部被毁于1958年的“大跃进”和“反封建特权”扩大化狂潮,这种情况在西北地区极为普遍。当地村民告诉我,过去山上的道士僧人精于医术,自明清以来,救世济人下成为了当地百姓的“公益医疗基地”。这一点其实很重要,因为在没有建立国家保障的医疗体系下,宗教的治病救人无疑是百姓仅能依赖的民间医疗救助。但从1958年以后,这一中国社会传统被打破,昌林山的道士僧人全部被勒令还俗。
9.JPG

一只孤独的飞鹰在长城上盘旋。我想,它更是孤傲的,因为它是鹰!
8.JPG

站在长城向西望去,一片火红的灌木林铺展在长城外。
7.JPG

从长城外通往长城内的道路,早无当年把守的士兵,只有离离荒草随风摇动。
6.JPG

发表于 2014-2-11 10:35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章、好图片,长知识,顶一个

点评

感谢你的四句十二字的点评!呵呵  发表于 2014-2-12 14:37
 楼主| 发表于 2014-2-11 10:36 | 显示全部楼层
修筑在长城内侧的墩台,几百年里就那么挺立着,不知道几百年后它是否还能挺立。
11.JPG

长城下代替蒙古牧人的是当地农民
12.JPG

画面中间左边是残存的长城墙体,右边是种植的金黄玉米地,远处的昌林山绵延不断。
长城已经成了一个历史符号,但长城究竟是什么,至今还是众说纷纭。
13.JPG

长城的躯体甚至在这里化为道路,让我在它的躯体上停车驻足。
14.JPG

长城的美是多种的,不仅有壮美,也有千百年风雨残存后的凄美。
15.JPG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4-2-11 22:2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骑士老黄 于 2014-2-12 18:27 编辑

感受.欣赏一哥境头里长城千百年风雨残存后的凄美和述说......
发表于 2014-2-12 00:27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哥 发表于 2014-2-2 18:22
兰新公路从长城北面横贯穿过,可以遥想当年这空地就是金戈铁马的厮杀之地,如今已变成当地有名的西瓜出产沙 ...

一哥的照片越拍越好了,构思、构图、用光独树一帜,学习了。背包与长城堪称绝配啊{:1_127:}

点评

过奖啦,呵呵  发表于 2014-2-12 14:56
发表于 2014-2-12 00:30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哥 发表于 2014-2-2 20:17
就让我融进这沧桑之中吧


洗练的文字,冷峻的思索,别样的反思,广阔的视角。大家风范,初现端倪!
发表于 2014-2-12 00:37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哥 发表于 2014-2-3 12:56
1-3   金 山 子

长城的损坏倒塌其实是很严重的,特别是黄土夯筑而成的西北长城。无论是自然的还是人为的 ...

抛开民族情感,其实几千年来中原与边陲的拉锯战,无所谓正义邪恶,也不存在谁更道德。只是不同的自然环境,不同的生产形式,导致不同的生存方式。
发表于 2014-2-12 01:07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哥 发表于 2014-2-11 10:36
修筑在长城内侧的墩台,几百年里就那么挺立着,不知道几百年后它是否还能挺立。


期待更多精彩,赶快更新啊
 楼主| 发表于 2014-2-12 10:2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有意离开新修的308省道公路,沿着紧贴着明长城的废弃老路前行。长城并不是笔直的,而是按照地形走向而起伏。
16.JPG

这里没有在山岭上修筑长城,而是在山脚下的平缓地带修筑,是将昌林山圈在长城以内。这是有道理的,因为平地筑城的施工速度肯定高于在山岭上,能够实现短期内完工,降低长城的建设成本。
17.JPG

大片的人工栽植果木,呈现出秋天的火红景象。
18.JPG

在色彩单调的西北高原上,红色总是显得异常醒目的。
19.JPG

秋天的金黄也在显示这片土地上生命的顽强。
20.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摩托吧|优势合作|合作伙伴|小黑屋|联系我们|手机版|www.moto8.com ( ICP: 苏ICP备05001903号 )

GMT+8, 2024-4-20 01:55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