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2283|回复: 4

A星的黑科技来了:TECH-AIR安全气囊衣发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6-9 04: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本帖最后由 宝贝虎 于 2017-6-9 04:31 编辑

6月7号,本周三,CES亚洲消费电子展在上海国际博览中心盛大开幕,吸引了包括奔驰、宝马、Honda在内的数百家顶级品牌参展。
78daa6cfly1fgbhk8wkh3j20go0b4wfw.jpg

著名的意大利骑行防护品牌alpinestars(A星)也参展本次CES展N3展馆,发布了TECH-AIR安全气囊技术,并荣获CES展“创新奖”奖项。

DSC_6796_调整大小.JPG DSC_6800_调整大小.JPG

发布会由A星总部人员支持,详细介绍了TECH-AIR安全气囊的技术优势,吸引了众多行业媒体和观众参加。

DSC_6791_调整大小.JPG DSC_6813_调整大小.JPG DSC_6814_调整大小.JPG DSC_6834_调整大小.JPG

据主持人介绍,TECH-AIR安全气囊系统诞生于MotoGP赛场,自2009年开始,A星研制了首个原型产品并投入赛道验证,不断完善至今。TECH-AIR安全气囊系统主要包括这样几个部分:用于储存压缩气体的气瓶,用于充气膨胀的气囊,用于感知骑士姿态的传感器,用于控制气瓶打开的ACU控制器,和ACU内的逻辑算法。

DSC_6801_调整大小.JPG

与市面上已有的主动式安全气囊产品相比,TECH-AIR有着诸多后发优势,包括:

不依赖外部传感器:TECH-AIR安全气囊技术不依赖外部传感器提供撞击信号,因此不需要在车身上安装额外的撞击传感器。

不依赖GPS信号:TECH-AIR安全气囊技术不需要GPS信息作为触发信息,因此在隧道、丛林或雨雪天气等GPS信号不能透射的情况下,依然能够保持完整的功能,并且节省了电力--满电状态下可以连续使用25个小时。

更大更全的保护区域:TECH-AIR配备了大型气囊,气囊覆盖背部、肩部、胸部、锁骨、腰部,几乎可以保护整个上半身。

可以提供二次保护:TECH-AIR配备了两只气瓶,赛道模式下发生事故时启动一只气瓶,第二只气瓶待命,因此可以在不换皮衣的情况下继续比赛。

快速的充气时间:TECH-AIR在赛道模式下充气时间为45毫秒,街道模式下充气时间为25毫秒,是目前市售产品中速度最快的。

可以自行在赛道模式和街道模式间切换:骑士在赛道上发生摔车的几率高,而在街道上发生撞击的几率高,因此TECH-AIR需要以不同的模式运行。


可适配多款皮衣、骑行服,骑士可以用一套TECH-AIR气囊衣配合多件A星产品使用,大大降低了骑士的使用成本。

DSC_6837_调整大小.JPG

发布会还邀请了人气赛车手袁际博、陈玲作为Model,来演示TECH-AIR气囊的功能:气囊启动瞬间,model肿成了一个胖子~~

DSC_6828_调整大小.JPG DSC_6829_调整大小.JPG

请猛戳视频链接观看:
https://v.qq.com/x/page/w0512mnco1k.html

https://imgcache.qq.com/tencentvideo_v1/playerv3/TPout.swf?max_age=86400&v=20161117&vid=w0512mnco1k&auto=0

气囊衣历史之大话篇:

说起安全气囊衣,可能很多朋友都不陌生,不少车友都会想起那些在车上挂着一根拉绳的充气马甲,可能有的老司机还不小心拉爆过--这种老式的拉绳气囊马甲,其原型是飞机、轮船上使用的自动充气马甲,只不过气瓶容积更大、气囊更加耐磨,触发机构更适合摩托车使用而已,本身并没有什么技术含量可言。

T1GnhCXmXyXXchf2Q9_073354.jpg

这件救生衣是用CO2气瓶自动充气的,可不要以为是嘴巴吹起来的~~

TB2mYJHqVXXXXakXXXXXXXXXXXX_!!321837585.jpg

看到了木有,这里装着一颗CO2气瓶。拉绳式的摩托车气囊衣,其触发机构堪称“无脑”,因此在很多情况下会出现误触发或不触发:下车忘记解绳?爆!过窄路勾住拉绳?爆!等到真摔车了却没能人车分离,反而不爆。

在MotoGP这样的顶级赛事中,拉绳安全气囊实在是难登台面,但是气囊对车手的防护又确实有效,因此需要一种更加智能的气囊衣。在这个领域,Dainese是最早的先行者,从2000年就开始了相关技术的研发,并在2011年上市发布了D-air气囊衣。但是护具品牌的大佬A星也没闲着,2009年已经在MotoGP中展开了气囊衣技术的测试。

Alpine-Stars-Tech-Air-Street-airbag-vest-rear-.jpg



Dainese的D-air使用了6颗传感器来判断车手的姿态,并用GPS传感器测量车手的行驶速度,以此作为启动气囊的逻辑依据。为了加快气囊衣的充气速度,D-air没有使用常见的CO2气瓶作为气源(压力为20公斤左右),而是使用了630公斤超高压力的惰性气体瓶作为气源。D-air有一套复杂的算法逻辑来控制气囊的充气,低于内置的速度摔车,气囊不动作;高于内置的速度摔车,D-air还会判断车手有没有翻滚,如果没有翻滚,气囊也不动作。这套算法逻辑适合赛道使用,但是对于一些街道场景就无能为力了,比如隧道里、森林里、雨雪天气是收不到GPS信号的,就会影响D-air的动作。而街道行驶中的追撞,D-air的算法逻辑也不能够识别,为此街道驾驶时,还要在摩托车的避震器和座位下分别加装两个撞击传感器--这几乎成了拉绳气囊衣的翻版!

而TECH-AIR作为主动式气囊领域的后来者,几乎处处冲着D-air的软肋发力:TECH-AIR不需要GPS传感器,因此对GPS信号无感,隧道还是森林随便;TECH-AIR能够识别撞击模式,所以不需要在摩托车上装撞击传感器;TECH-AIR有两只气瓶,所以能够二次充气,摔车也可以不换皮衣继续比赛。TECH-AIR在结构上与D-AIR有个巨大的不同,那就是传感器的安装位置:D-air的7个传感器都安装在背囊里,依靠背囊的运动姿态推断车手的运动姿态;而TECH-AIR只有4只传感器,其中两只安装在车手的肩膀上,依靠车手双肩、背囊三点的运动姿态推断车手的运动姿态。正是传感器安装位置的不同,决定了ACU逻辑算法识别空间的不同,所以不能把TECH-AIR看成是D-AIR的模仿品;而且从A星公布的测试视频来看,TECH-AIR在街道模式下的保护功能是D-air完全无法实现的。

送上一段TECH-AIR官方测试视频
https://v.qq.com/x/page/j0141n3mwvn.html
https://imgcache.qq.com/tencentvideo_v1/playerv3/TPout.swf?max_age=86400&v=20161117&vid=j0141n3mwvn&auto=0

最后给老司机们来张对比图,两种技术看个清楚:

QQ截图20170609014610.jpg

发表于 2017-8-23 11:22 | 显示全部楼层
欢迎关注志远维修-专业减震维修 PS:摩配件 碳纤维等都有做,可以关注V信 BZY55-66   有需要减震维修问题可以找我   支持支持楼主!!!!
发表于 2017-9-8 12:26 | 显示全部楼层
A星总是慢人一步   丹尼斯从2004年开始就已经开发气囊  就是太贵了
发表于 2017-12-29 23:40 | 显示全部楼层
D.B 发表于 2017-9-8 12:26
A星总是慢人一步   丹尼斯从2004年开始就已经开发气囊  就是太贵了

丹尼斯已经和A星签署了合作协议,从明年的GP开始,丹尼斯的车服里会使用A星的气囊服。你肯定不相信。。。
发表于 2018-2-4 14:05 | 显示全部楼层
D.B 发表于 2017-9-8 12:26
A星总是慢人一步   丹尼斯从2004年开始就已经开发气囊  就是太贵了


按照单片机发展规律看,2004年即使可以做,芯片的待机功耗,芯片成本都不是用户可以接受的范畴。
这几年因为开源系统发展,导致无人机发展很快。
A星这个系统可以参考多轴无人机的轴加速传感器。现在已经非常便宜了。可以保证厂家有足够利润,用户可以接受的范畴了。
其实就是大量的开源算法代码让工程师分享了他人思路,推动了产品进步。
宝贝虎说的很清楚了,D牌那个系统带GPS,个人猜测或许早年的算法都需要在比赛前校对地磁吧。因为比赛很激烈,我们普通人不可能在马路上这样操车,所以加速度极其大。加速度大反而容易在程序里设定固定触发的阀值。而日常的摔车在程序里的判定就复杂多了。何况D牌那个车上还有传感器。试想单车与衣服间的通讯需要占用芯片多少运算呀,还有车的传感器本身可以辅助判定行驶情况,这是比对算法了。多了参考点了。
加之车上传感器与衣服上芯片之间的通讯还要估量无线电干扰,电磁干扰撒的。所以这系统适合赛道。日常万一路过一个大功率雷达站或者变电站撒的,凑巧频率对一起了。。。。
民用产品有时候复杂起来真比赛道用品要复杂。
赛道上一般没有带心脏起搏器的选手吧,但是民用产品会。所以连这些都是电子产品设计的考量因素,特别是无线发射类产品。还有些带无线供电的产品更要注意,比如无钥匙系统。

一句话,小型化,低功耗,还要廉价。这就是科技的体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摩托吧|优势合作|合作伙伴|小黑屋|联系我们|手机版|www.moto8.com ( ICP: 苏ICP备05001903号 )

GMT+8, 2024-4-20 00:55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