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夏季风.

一对加拿大夫妻摩旅世界

 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2-14 11:34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能看,一看就中毒。》》》》》》》》》》》》》》》》》》》》》》》》》》

点评

中毒死了总比憋屈死了划算  发表于 2018-2-15 09:02
 楼主| 发表于 2018-2-15 08:57 | 显示全部楼层
2012年7月15日 星期天 拜拜,安大略!
2018-02-09_170443.jpg

1.jpg
123456,一个吉利的出行数字。
我们用两天时间把房子清理干净,准备交给新的主人。当新主人把钥匙从手上拿走的一瞬间,我有种豁然释怀的感觉,像是挣脱了束缚,迎来了久违的轻松。时隔二十年,我又住进了父母亲的地下室,顺便把邮箱、账单、保险,还有驾驶证的地址全都换成了父母家。
2.jpg
巨大的硬币
2012年7月15日是我们离开多伦多开始远征的日子,跟朋友、父母依依惜别后,我们踏上了那条再熟悉不过的400公路。终于跟罗杰斯、比尔们划清了界限,终于摆脱了电力公司、物业税讨债公司们的纠缠,呼呼的风声分明就在耳边,却仍然无法相信这是真的,恍惚觉得就像周末某次小小的远足。
一路狂飙,很快就到了位于萨德伯里的北方科技馆。这个地方我们来过三次,每次来都会拍一拍科技馆外面那个巨大的硬币,像是一种仪式,只是这次感觉更自在,好像两只挣脱锁链的狗,跑进了属于自己的领地。
3.jpg
一破荷花池妮达就能看半天
这次出来的计划之一就是要把我们以前未曾走过的犄角旮旯都跑个遍。以前出来跑,时间紧,刨去埋锅造饭、洗锅刷碗、收搭帐篷的时间,真跑不了多少地方;要是住酒店、下馆子,时间倒是多出来了,腰包又受不了,这也是我们上次东行预演获得的一丢丢经验。
4.jpg
离露营地不远有把巨大的椅子,是不是因为这个镇子太小了才搞这么大个东西做噱头?
我们住在休伦湖北岸塞瑟朗一个巨大的露营地里,沙滩离我们的帐篷只有几米远,白天踩着软软的沙子散步,晚上枕着波涛入眠。露营这种事情对我来说其实还蛮新鲜的,看到很多人一到夏天就会把房车开到露营地,用石块垒上露台,搬来各种家什,甚至把装饰草坪用的小矮人都带来了,俨然成了一个度假小屋,让我觉得不可思议。
5.jpg
营地
6.jpg
身体在流浪,但心灵找到了归宿。
7.jpg
每到一个地方,我喜欢坐着不动,妮达喜欢到处走动。
第二天早晨我们没有沿着17公路走,重新选择了一条我们不曾探索过的路线。如果有天你来到这个地方,强烈建议你不要放弃从苏圣玛丽到沃瓦的这一段路,坡多弯急,再加上美丽的苏必利尔湖一路相随,你一定不会后悔的。
8.jpg
129
我们走的是129公路,从塞瑟朗开始一路北上,有安大略龙尾之称,因为它跟美国田纳西州的龙尾路一样,编号都是129,只是没有那么多弯道,也没有那么急,不过前60公里还是有惊喜的,路面好,速度快,大量270度弯道压到暴爽。剩下的那段跟安大略北方大多数公路一样,没什么特别之处。
9.jpg
北部那段129
抵达沃瓦时下起了小雨,这是出行以来的第一场雨。天上乌云滚滚,预示着一场大雨即将来临,不知道能不能抢在大雨来临之前把帐篷搭起来。

发表于 2018-2-16 00:15 | 显示全部楼层
夏季风.
记性不错,那个人就是我,只是有天正在登陆的时候老婆突然在背后吼了一句:“碗不洗,又在搞这些破事!”,等洗好碗回来就再也想不起密码了,只好换个马甲重新来过。




哈哈哈,谢谢您的精彩汇总

点评

不用谢,为了摩托吧的兴旺发达我愿鞠躬尽瘁死而不僵!!!☺  发表于 2018-2-16 09:03
 楼主| 发表于 2018-2-16 09:23 | 显示全部楼层
2012年7月16日 星期一 拜拜,安大略!——之二
2018-02-09_170443.jpg
上回说到赶紧搭帐篷,哪里来得及,大雨早就急不可耐了,倾盆而下。我们只好躲进一个地下通道,顺便吃点东西,算是迟到的午餐吧。这样的雨天其实不想搭帐篷,要是每次下雨都住宾馆的话,舒是舒服了,腰包会很快匾掉的。正踌躇之际,一位身穿雨衣的骑士大踏步向我们走来,问:“谁是冒险骑士?”哈哈,他一定是看到了我边箱后面贴的Adventure Rider网站的标志。聊天中得知,他叫杰米,来自美国田纳西州的孟菲斯,打算环游五大湖,然后去明尼苏达州串门。他要去的地方正是我们前几周走过的,于是欣欣然给他讲起哪些露营地又好又便宜,怎样省钱,完全不知道他就是《杰米式穷游》的作者。反过来,我们获得了一次免费培训——怎样找到免费睡觉的地方?怎样省饭钱?怎样管理旅行费用?他说,昨晚他住的是幢豪华小木屋,今早还坐水上飞机环湖一圈,全都没要钱!真是幸运呐,一出门就遇见这位大神。本着穷游之精神,加上杰米看起来顶天立地,不像是那种半夜三更爬起来偷手机的家伙,于是就提议,今晚的住宿费咱们AA制。今天这雨怕是停不了的了。
1.jpg
▲小城里的大鹅
从上面那张照片里看得出来,我的判断没错,杰米没有半夜三更拿着手机跑掉,我们还是好朋友。至于背后那只鹅,其实这些年来我们拍过它好几次了,这次来看到它的翅膀和躯干已经开始生锈,据说当地政府正在筹集资金,准备修复它。唉!可怜的鹅。在杰米的眼中好像处处是风景,一路走一路停,没走几步就被我们拉在了后面。不过很快又见面了,妮达的链条出问题了。
2.jpg
▲维修链条中……还是轴传动好啊
3.jpg
▲在一个不知名的地方遇到一支摩托车队,混战了一番。
我们沿着17号公路慢条斯理地骑过苏必利尔湖,这几日天气晴朗,凉爽,很适合骑行。一路上在好几个省立公园露营过,不慌不忙地跟我们的家乡说再见。
4.jpg
▲在加油站妮达又交了一个朋友
它叫卡布,一只迷你小鹦鹉,是一对夫妻的宠物,好像来自美国蒙大纳州,跟我们一样,也是骑摩托车横穿加拿大。这只小鹦鹉还刚刚开始学说话,见人就高呼“傻瓜”。
5.jpg
▲油门下面那个小小的盒子就是卡布的座位
6.jpg
▲在尼皮贡湖边小憩片刻,摩托车倒是等得很不耐烦。
在一个叫“沉睡的巨人”的省立公园,我们跟萨凡纳,还有公园里的员工一起玩沙滩排球。萨凡纳和他妈妈吉尔来自温尼伯,她建议我们应该去他们当地的一个省立公园,叫“湍急的河流”。于是我们就去了,当地人的推荐绝对不会太差。
7.jpg
▲“湍急的河流”里的水有点冻人
8.jpg
▲晚上我们就在“湍急的河流”露营
我们离开17号主路,去走了一条名叫“妈妈”的支路。在妮达看来,凡是命了名的路,像龙尾路、卡伯特小道、海天路等等,都应该去走走,除非你不是驾车骑驴的狂热分子。我觉得有点牵强附会,要是命名为“志玲姐姐”路岂不赢得更多人的迷恋? 不过不得不承认,这“妈妈”路的景色确实比17号公路强一些。
9.jpg
▲矗立在桑德贝的泰瑞.福克斯俯瞰着苏必利尔湖
路过桑德贝时,特意去瞻仰了泰瑞.福克斯雕像。在我儿时对加拿大仅存的记忆之一,就是在电视上看见泰瑞.福克斯用他残缺的腿跑遍全国的画面。那时小,还不知道连续143天,每天一个马拉松的距离需要怎样的毅力,也不清楚他是在用这样的毅力告诉人们:癌症能摧毁我们的身体,但摧毁不了我们的精神。虽然他最终倒在了桑德贝,但他宣扬的精神将永世长存。
10.jpg
▲▼卡卡贝卡福尔斯
11.jpg
卡卡贝卡福尔斯就在桑德贝以西30公里处,之所以去看它倒不是它有多么景色宜人,只是因为它的名字很特别,在想上厕所的时候通常会委婉的说“我要去参观卡卡贝卡”,这是我们的密语,一般人不告诉他。
12.jpg
▲好卡哇伊的车贴
许多开汽车的人会在后车窗上帖一些卡通贴,妮达也搞了两张摩托车的贴纸,结果完蛋,以前那些哈雷车手还只是轰的一声从身边呼啸而过,招呼都不打,现在倒好,竟然公开嘲笑我们。
凯若拉,横贯公路上属于安大略的最后一个城市;安大略,我在这里生活了31年,如今仅用5天就离开了它。我会怀恋它的,因为那里有我的家人和朋友。

 楼主| 发表于 2018-2-17 08:56 | 显示全部楼层
2012年7月20日 星期五 温尼伯
2018-02-09_170443.jpg
我们沿着横贯公路一路西行,穿越安大略靠西边的最后一个湖区——伍兹湖,它有3845平方公里,14000个岛屿,弯弯曲曲的湖岸线长达30000公里,如果从飞机上看,将蔚为壮观。进入马尼托巴后则是广阔的田野和草原,从伍兹湖一直延伸到落基山脉,长达1500公里,像一个巨大的豁口,这一地区被称之为Gap。
1.jpg
▲福克斯的市场
几天前,在瞻仰泰瑞.福克斯雕像的时候,认识了一位来自温尼伯的摩友。我们给他说起要去温尼伯,让他建议我们该去哪里?他说福克斯是个不错的地方,应该去看看。我们不知道这是个什么地方,在导航上找了半天,终于在市中心找到了,确实是个游客爱光顾的地方,位于雷德河和阿西尼博因河的交汇处,看来当地人把他称为Forks是有道理的。
2.jpg
▲舞台周围有很多这类东西
在市场里转悠的时候,偶然听得一位店主说起,今天下午有场民俗表演,在一个名叫“圆形庆典中心”的地方。它其实是个圆形的露天舞台,专门修来传播当地文化用的,就在市场外面。
3.jpg
▲表演者大都穿着艳丽的民族服装
庆典中心热闹非凡,在有韵律的鼓声和催人入眠的颂唱声中各个部落的人们聚在一起翩翩起舞,这是个颜色的海洋,彩色的世界,妮达说,在这个国家生活了这么久,第一次见到原住文化与城市文化如此融合。我们呆了很久才离去。
4.jpg
后来才发现这个地方以前来过,忘了是哪一年的全国原住民日,相当盛大,当时还拍了好多照片,下面展示几张:
5.jpg

6.jpg

7.jpg
福克斯这个地方作为交易市场已经有六千年的历史了,当年的印第安原住民、欧洲皮货商、梅蒂斯水牛猎手们云集于此,互通有无,繁荣的商业一直延续到今天。
8.jpg
▲建造中的人权博物馆
9.jpg
▲离博物馆不远的瑞尔步行桥,以这座城市的开创者路易斯.瑞尔命名。
   10.jpg
▲大大提琴
在旅途中我最想念的就是玩音乐,因为实在没什么娱乐,电视从来不看,去看一场巨幕电影来犒劳自己还是可以的,正好在上映蝙蝠侠系列片之“黑色骑士在崛起”。电影非常好看,我的心情却很沉重,就在我写这篇游记时得知,今天凌晨,美国科罗拉多州一家电影院上映这部影片时,一名头戴防毒面具的枪手在施放不明气体后,随即向观众开枪,造成12人死亡,至少50人受伤的惨剧。我不知道那些冤魂如何才能瞑目,也无法想象他们的亲人怎样的悲伤,我只想对那位枪手说,你的仇恨来自于你的内心,它们就在你的头脑中,你需要做的是向那里开枪,而不是把枪口对准无辜的人们。愿逝者安息,南无阿弥陀佛。

 楼主| 发表于 2018-2-18 10:09 | 显示全部楼层
2012年7月23日 星期一 大荒原
2018-02-09_170443.jpg
我们的计划是沿着横贯公路横穿马尼托巴和萨斯喀彻温这两个内陆省份,不过经常会离开这条主路,去一些岔道上走走,不然会无聊死的。大草原上的逆风相当厉害,非常耗油,尤其车上挂的两个大边箱,再加上前面那块巨型挡风,整个车看起来像块砖头,毫无流线感可言,现在一箱油只能跑250公里,与正常情况相比要少跑差不多100公里。再加上大草原上限速110公里,更是雪上加霜。
1.jpg
▲凡是萨斯喀彻温省的车牌上面都印有“蓝天之地”,以彰显其宜人的环境,纯净的天空。
2.jpg
在广阔的平原上骑久了有点审美疲劳,我们决定往南朝美国边境方向走,去一个叫大荒原的地方。科罗纳克镇就在大荒原上,那里有个旅行社,专门组织房车荒原游。我们没去参加,一来我们的摩托车很机动灵活,自己就能去,二来他们网站上介绍的那些露营点实在没什么意思,何必冤枉花75美元呢?
3.jpg
▲小憩片刻
大荒原到处都是从地里冒出来的石头山,很像美国西部片里的场景。剧情一般不都是亡命徒抢了珠宝什么的逃出来,躲藏到像这样的山洞里,结果遭到印第安人的袭击,接着又被国外的赏金猎人追杀,然后……
4.jpg
▲背景就是城堡山
我们在一个名叫城堡山的地方游荡了一个下午,它是由砂岩和粘土构成的,拔地而起,是大荒原上的领袖,担负着指引方向的重任。
5.jpg
▲城堡山前的摩托车
6.jpg
▲在城堡山探秘这个洞穴的时候,我想起了电影《黑暗侵袭》,让人毛骨悚然!
7.jpg

8.jpg
大荒原绝大部分都在美国蒙大拿境内,那里的沙漠景观更为丰富,更像西部片,蒙大拿人以此深为自豪。
9.jpg
▲妮达围着城堡山转圈圈
10.jpg
▲妮达在山顶上观景
11.jpg
▲城堡山的脊梁
12.jpg
▲注意背景中的摩托车
13.jpg
▲这派,完全可以上美男杂志的封面。
14.jpg
▲再见了,城堡山!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发表于 2018-2-19 09:33 | 显示全部楼层
2012年7月23日 星期一 第一摔
1.jpg
▲罪魁祸首
大家都知道《侏罗纪公园》是著名悬疑小说家迈克尔.克莱顿创作的,其实他还写过很多畅销书,比如《机身》。这是一本讲述飞机失事的故事,其中有说到,一个事故的产生不会只有一个原因,一般来说总是多种因素的产物。他说得对,我深有体会。说来话长,得从上个月的东部行说起。出发前我带了个电动打气泵,但在新斯科舍的霍克斯伯里港,具体是哪个地方记不得了,使用的时候发现打气泵漏气,就把它扔了,去沃尔玛花了9.99美元买了一个用脚踩的打气泵,想着结构简单些不容易出问题,结果事与违愿,没踩几下就坏掉了。这都是我的错,因为
I misread the label on the box. I thought it had said, "Made in China", but actually it read, "Made out of Chocolate".【译注:很理解他当时的心情,不过 Made in China 也有好有坏,很正常,其实应该是沃尔玛的错。】
2.jpg
▲一个侧摔之后感觉有点眩晕,躺一会儿。
参观完城堡山我们准备去看大沙丘。由于在大荒原的砂石路面上我们的车表现良好,信心爆棚,没有给轮胎放气减压。原因嘛,一来我们自己没有打气泵,放了气得跑到修理铺才能补充;二来这里的加油站很少,老远才有一个,胎压低了耗油,怕到不了下一个加油站就歇菜了。
大沙丘我们也没去过,在谷歌上、在线地图上、在导航上搜了半天也没搜到推荐的线路,根据以往经验,我在导航上自定了一条最近的线路。一般来说,这种方法效果不错,当然这一次是个例外。一开始还好,但越走砂石越厚。其实想过回头,重新找条路,但总觉得大沙丘就在前面不远,如果回头岂不冤枉?于是硬着头皮往前走。
遗憾的是我们走着走着就忘了轮胎没放气这件事,速度不知不觉就提高到了70公里/小时,在这种路面上以这样的速度行驶是很危险的。当我在后视镜里看见妮达开始减速的时候,我的车已失去了控制,龙头剧烈摇摆,车开始在公路上窜来窜去。此时应该要放松两手,夹紧车身,慢松油门,由于人的本能原因,当时我做的巧好相反,结果一个侧摔,车就变成了下图中的模样。
【译注:西洋人把摩托车摔车分成两种类型,lowside和highside,lowside指的是轮胎持续失去抓地力导致侧滑,highside指的是轮胎瞬间失去抓地力后又马上恢复了,导致人飞上天重重地摔在地上,其实很像摔跤或者跆拳道中的侧摔和背摔。】
3.jpg
▲挡风玻璃已经不再流线型了
摩托车冲向了公路左边的壕沟,右侧着地,成45度躺在地上。我则在路中间翻了一个还是两个滚,具体没数过,只记得手臂先着地,然后飞快站起来,向后面的妮达示意我没事,其实右肩和左脚踝火辣辣的疼,只是不想让她过于担心,但从头盔对讲机里颤抖的声音可以知道,妮达显然不那么好蒙。
壕沟距路面垂直高度有一米多,就这样是拉不起来的,得把车先立起来后再骑到公路上来。我过去想把车扶起来,结果发现右手根本抬不起来,只好站在旁边,看着妮达跟这辆重达二百七十公斤的大家伙奋斗。不知哪来的力量,妮达凭一己之力把车扶正。我骑上去,靠左手的帮忙把右手放到油门上,按点火开关,车一下就着了,还好车没问题。我的右肩虽说疼得厉害,不过还能勉强操作车上的那些装置。
4.jpg
▲现在需要考虑考虑要不要加装保险杆了
我躺在路边休息,头晕脑胀,精疲力尽。昨晚脚踝被蜘蛛咬了一口,刚才摔车正好把它擦破皮了,虽火辣辣的疼,但并无大碍,要命的是胳膊抬不起来。妮达检查了一下车子的受损情况,还好,除了挡风玻璃、右前转向灯和护手套的座子摔坏了以外,其它没毛病。
见我们出事,有几辆卡车停下来问我们要不要帮助。我们跟他们讲,是导航把我们带到这儿来的,我们要去大沙丘。他们很诧异,说不知道这附近有大沙丘这么个地方,这是条正在修建的路,还没修通,前面不远就没了,他们就是负责运碎石铺路的。靠!!!白摔了……
放了些轮胎的气,开始往回骑,车子平稳了很多,而且把右手放到油门上以肩膀也舒服多了。我们去一个叫赛普里斯丘陵的地方过夜,这是个省立公园。该死的大沙丘不去找了,现在的头等大事有两件,一是修车,二是修手,不知道要耽搁好多天,特别是手的问题。还有,打气泵必须买,而且要电动的,给排球、气垫床、充气娃娃打气的那种。
这趟旅行刚一开始就搞得一团糟,弄得伤痕累累,躺在帐篷里顾影自怜。还好两片强力镇痛药起了作用,手臂好受些,也就没那么烦躁了。
 楼主| 发表于 2018-2-20 13:18 | 显示全部楼层
2012年7月26日 星期四 在卡尔加里疗伤
2018-02-09_170443.jpg
原计划周末去拜访保罗和凯伦的,他们是我们的好友,住在卡尔加里。由于意外受伤,于是决定打电话给保罗,问问我们能不能提前两天去。其实什么时候去他们都不会在乎,毕竟是好友撒。
1.jpg
萨阿米人的锥型帐篷
第二天早上,我的手臂依然疼得厉害,不能自由活动。妮达帮我上了车,在左手的帮助下小心翼翼地把右手放到油门上,往卡尔加里赶去。路过梅迪辛哈特时歇息了片刻,这里建有萨阿米人居住的锥型帐篷,就在横贯公路边上,是1988年卡尔加里冬奥会留下的。萨阿米人又被称为黑脚人,这个黑脚并不是说他们的脚黑,而是指他们头上戴的鹰尾巴上的羽毛,或者指巫医戴的帽子。
2.jpg
锥型帐篷的特写
帐篷上到处都是牌子,介绍这个加拿大原住民部落的方方面面,我仔细阅读了一番,发现基本上以梦想为中心讲述萨阿米人的故事和传统,可惜完全淹没在西方寓言和民间传说中特有的那种道德说教之中,这样的东西对我来说毫无意义。
3.jpg
保罗全家福
眼看快到卡尔加里了,偏偏遇上雷阵雨,只得忍着剧痛把雨衣穿上。看着高达1.5米的摩托车,在空旷的大草原公路上高高耸立,我再骑在上面,简直就是一根移动的避雷针,心想,要是被雷劈中,伤痛岂不要变成悲痛。
保罗和凯伦以前也住在多伦多,一年前搬到了卡尔加里。其实几周前他们来多伦多看望过我们,能这么快又见到他们心情还是相当不错的。下午我们去黑脚赛车俱乐部修车,花了两个半小时,修复了损坏部分,换了块二手宝马挡风玻璃,遗憾的是我的肩膀他们没法修。
其实我蛮喜欢原来那块挡风玻璃,虽然又大又丑,不过它迟早要挂掉,实在太宽了,只要车子倒一下,或者碰一下都难逃厄运。这块挡风玻璃虽说不讨人喜欢,但它小啊,随便怎么倒都不会伤着它,除非车子摔个两脚朝天。
4.jpg
市中心法院公园里的奔马雕塑
老友相见免不了没完没了的叙旧,他们的两个孩子也很可爱,跟他们玩耍是一件开心的事情。白天两口子上班去了,我和妮达就骑车去欧克莱尔市场,想买点东西。在伊顿购物中心转了一会儿,发现全卖的是时装靓鞋、桌子板凳、电饭煲微波炉之类,像我们这种四处流浪的摩旅人哪里用得上。改去户外用品专卖店MEC,看看有没有露营装备需要购买,结果发现我们的装备很齐全,实在没什么要买的。
5.jpg
▲徒步卡纳纳斯基公园
下午,凯伦要带着妮达和孩子们去卡纳纳斯基公园徒步,我一听说“徒步”两个字肩膀又开始痛起来,要求留在家里更新博客。他们走后,我决定去一家无需预约的医院看看究竟是怎么回事。确诊结果和我在“谷歌医生”上得到的结果一致,属于软组织严重拉伤,需要几周才能痊愈。
6.jpg
妮达热衷于各种两个轮子的交通工具
7.jpg
进去看牛仔竞技表演之前保罗反复确认他的豪车是不是锁好了
罗基福德,位于卡尔加里以东大约1小时车程,周末我们全都去那里看了一场牛仔竞技表演。其实卡尔加里每年都会举办一场全国最大的牛仔竞技表演,时间很长,连续两个周。罗基福德牛仔竞技表演的规模虽小一些,但经常举办,随时都有得看,他们吹嘘自己是“艾伯塔省最大的小秀”
8.jpg
▲在疯狂的野马背上这位牛仔连8秒钟都没能坚持住
9.jpg
场间休息,出来个小丑讲笑话,冷死了。
10.jpg
堂堂牛仔打扮得像曲棍球运动员一样
11.jpg
卡尔加里地面飞行员蒂斯和他老婆吉尔
卡尔加里这个地方其实我骑车来过两次,当地的摩托车俱乐部叫“卡尔加里地面飞行员”,我经常登陆他们的论坛彼此交流。其中有个叫柯蒂斯的,我俩联系过多次,彼此都很熟悉了,只是未曾谋面,这次终于如愿以偿。晚上一起宵夜,我们畅谈车子、摩旅,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他们两口子跟我们两口子很合得来,都喜欢四处游荡,过那种无拘无束的冒险生活。希望我们今后还有见面的一天。
12.jpg
宵夜的地方有乐队为每张桌子的顾客演奏《生日快乐歌》,好像人人都是来过生日的。
在卡尔加里修养了一周,肩膀好了很多,不过每次加油还得要妮达帮忙支大架,愿菩萨保佑她的灵魂得到安息。另外非常感谢保罗两口子的热情款待。
 楼主| 发表于 2018-2-21 11:18 | 显示全部楼层
2012年7月29日 星期天 班夫之路
2018-02-09_170443.jpg
因伤修养了几天,再次上路的那种感觉真是无与伦比。继续往西,打算先在班夫国家公园住两个晚上,观光游览一番,然后再骑着马儿去享受那些让人叹为观止的公路。
1.jpg
鲍河谷小道上随时都能见到野生动物
从卡尔加里出来,我们没走横贯公路主干道,选择了鲍河谷小道。路虽窄一些,但风景更好,有鲍河一路相随,直到坎莫尔。今天是周末,阳光又灿烂得紧,路上的摩托车就特别多,大部分是跑车,速度很快,嗖嗖嗖,不断从我们身边划过。
2.jpg
▲我们正逼近洛基山
3.jpg
▲在班夫街上摆造型
4.jpg
▲停车的时候发现旁边那两辆GS竟然是老乡
班夫镇处于这个旅游胜地的中心,尤其是这里的滑雪场更是名震寰宇,八方游客纷至沓来,商店里昂贵的最新款始祖鸟登山服正微笑着等候他们打开鼓胀的钱包,星巴克里坐满了戴奥克利眼镜的人,摘掉眼镜,脸上的晒痕黑白分明。以前上班的时候,有滑雪板的时候,有家的时候,我们也曾是其中一员。
5.jpg
▲到马路中间再摆个造型
6.jpg
▲前往我们在鲍河谷景观大道旁的露营地
7.jpg
妮达的鹰眼又发现了野生动物
8.jpg
▲我在等火车,为什么等?请发挥你的想象力,或者百度“莫兰特曲线”。
保罗跟我讲,班夫国家公园有个著名的地方,叫莫兰特曲线,人们往往会花几个小时的时间等候东去的列车,只是为了拍摄一张以白雪覆盖的洛基山为背景,以风景如画的鲍河和随之弯曲成S型的铁路为前景的照片确实如此,我们到达那里的时候已经有好多摄影师正架着长枪短炮在等候。我们也等,顺便埋锅造饭。这太平洋公司的列车时刻表就像午夜的日晷,捉摸不定,两个小时过去了,缺乏定力的人扬长而去,新来的赶快抢占了他们留下的位置。我们也不想等了,骑上摩托,前往我们的露营地莱克路易斯。虽空手而归,至少节约了SD卡,这么一想,心情就和这天气一样灿烂。
9.jpg
▲在我等火车的时候妮达不知跑到哪里去拍了这张照片回来
10.jpg
▲不知有多少人在这个位置拍过同样的照片
路易斯湖,摄影师们梦寐以求的地方。到达的时候大雨滂沱,我们赶紧躲进了豪华兼时髦于一体的莱克路易斯城堡酒店,祈祷着雨快停吧,别影响我们的环湖徒步。这里跟班夫镇一样,旅游巴士多如牛毛,人们对这里美景的热爱就跟GS车主对于途尔泰克改装件的热爱一样,难以抵挡它们的诱惑。我们只想赶快逃离,去那些别人不去的地方。
11.jpg
可以租一条这样的小船,在路易斯湖上体会一下“轻舟已过万重山”的感觉。
12.jpg
▲这样的路在镭温泉村地界随处可见
班夫→戈尔登→镭温泉村→班夫,这条线路是我们在卡尔加里地区最想跑的一条,整条线路一直在落基山脉中回旋,尤其是戈尔登南边路段,蜿蜒曲折,车辆稀少。
13.jpg
泡温泉是消除疲劳的最佳方式之一
这条线路暂时把我们带到了不列颠哥伦比亚省东部。路过镭温泉村时我们停了下来,这里的温泉相当有名,既然来了就去泡一泡,舒活舒活筋骨,然后再一鼓作气,骑回我们在班夫的露营地。
14.jpg
▲库特尼公路上的黄昏
库特尼公路起于镭温泉村,穿过库特尼国家公园,到班夫国家公园结束,虽说没有龙尾、海天、卡伯特这些路线闻名遐迩,仍然是许多摩旅人的向往之地。我们来得正是时候,夕阳西下,昏黄的光懒洋洋地照在我们身上,这样的场景不由让人心生禅意,觉得这个世界上一切都是美好的,每一个路转都有一道风景,每一次拐弯都是一次新的开始。这次骑行太奇妙了,我真的不想让它这么快就结束。通过对讲机,我把这种感受跟妮达讲,她说,她也有同感。感谢上苍,一路上有妮达与我共同分享各种感受。
15.jpg
▲禅意
16.jpg
追赶落日
完美的一天!倒霉的一跤,郁闷了一周,今天的骑行一扫往日阴霾。


 楼主| 发表于 2018-2-22 11:29 | 显示全部楼层
2012年8月1日 星期三 从班夫到贾斯伯
2018-02-09_170443.jpg
像从班夫到贾斯伯这样的地形,试问,有哪个摩旅人不垂涎欲滴呢?
1.jpg
班夫国家公园内的美丽小溪
早晨,阳光灿烂得了不得,妮达抓住机会跑去拍照了,我则在帐篷内写博客。在班夫,每条路都有警告标志,没熊的路则提示你可以一个人瞎逛,有熊的地方则要求至少仨人以上才能徒步。这种想法很奇怪,是不是说万一走到熊窝里如果只有你一个人那就没机会了,只能让熊啃得剩一堆排骨,要是有几人就不一样了,只要你跑得过其他人就有胜算。幸亏在卡尔加里的时候妮达买了一个熊铃,它可以绑在登山杖上,或者拴在背包上,一走就会响,声音挺大,熊听到就会落荒而逃。一走一叮当,其他同行的人都在笑她,他们可能不知道这是干嘛的,有人还开玩笑说,“要开饭了吗?”。
2.jpg
妮达买的这个熊铃有开关,要不然带着这个东西怕是电影都看不成,因为班夫的电影院在电影开始之前连手机都要求调成静音,何况能吓走熊的闹铃。
3.jpg
约翰斯顿峡谷的墨水瓶
约翰斯顿峡谷就在我们的营地对面,为了去看峡谷内著名的墨水瓶,妮达足足走了三个小时的路。墨水瓶实际上是6个不同大小的水池,水来自地下,成蓝绿色,这种颜色是由于水中悬浮的冰川沉积物造成的。
4.jpg
▲妮达觉得在熊出没的地方徒步和骑摩托一样需要全副武装
下午沿着冰原大道继续前进,洛基山的壮丽美景就环绕在我们周围。冰原大道指的是莱克路易斯和贾斯伯之间的一段路,挺有名,路上还可以顺便看看几个漂亮的冰川。
5.jpg
没有Gerbings防寒服我们就成真正的“僵”尸了
6.jpg
▲它就只好裸奔了,没人爱的可怜家伙。
妮达的F650GS在我们的博客上广受关注,我知道,她的车是要比我新一些,但自从那块丑陋的途尔泰克挡风玻璃摔烂以后,换成了宝马原装件,我的R1200GS帅了很多,大家也应该多关心关心它。现在我可以骄傲地说,除了护手罩以外,没有一样是途尔泰克改装件!
7.jpg
由哥伦比亚冰原孕育的阿萨巴斯卡冰川
8.jpg
成天背着途尔泰克几个大字满世界跑,你收广告费了吗?
9.jpg
在前往贾斯伯的路上就已经乌云滚滚
到达贾斯伯露营地时天黑如墨,眼看就要下雨,我们赶紧搭帐篷。营地内有储物柜,要求露营者将可以吃的东西全都放在里面,防止熊闯入帐篷找东西吃的时候伤及无辜。搭好帐篷,我们就开始偷偷去翻箱倒柜,找免费大餐。哈哈哈,开个玩笑。
10.jpg
妮达指着自己的老家兴奋不已
惠斯勒是座名山,离贾斯伯镇不远,有索道直通山顶,就像比它更有名的惠斯勒滑雪场一样,其名字的由来很有意思。话说当年这座山上的土拨鼠特别多,它们没事就集体吹口哨,声音很响亮,于是人们就把此山叫作“Whistler”。山脚下有张地图,上面插满了各色图钉。我本来也想在多伦多插上一个,可惜图钉太多,无缝可钻。妮达发现她的老家没几颗,倒是如愿以偿了。
11.jpg
山脚下那堆房子就是贾斯伯镇
我们坐索道上去,发现并没到山顶,只好继续攀登。天下起了蒙蒙细雨,无限风光在险峰,在美景面前,即使天公不作美,也阻挡不了我们向上攀登的热情。
12.jpg
有的人努力攀登是为了证明人生的价值,而有的人仅仅是为了攫取高位。
13.jpg
在狂热的八月,山顶上居然还有雪!
14.jpg
因纽特人用来标记地点的石头,类似于玛尼堆,但没有宗教意义。
晚上我们骑车去贾斯伯镇,跑到一家咖啡馆上网,更新博客。我有点整不明白,一杯咖啡两美元,霸占一张桌子几小时,老板是怎么赚到钱的?打烊的时候,外面大雨如瓢泼,老板毫不留情地把我们赶了出来,回到露营地已是个落汤鸡。还是帐篷好啊,虽说小得可怜,至少温暖、干燥,想呆多久就呆多久。
15.jpg
妮达在模仿《雨中曲》电影片段

发表于 2018-2-22 23:0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勇气!毅力!值得学习!
 楼主| 发表于 2018-2-23 10:42 | 显示全部楼层
2012年8月5日 星期天 温哥华纹身
2018-02-09_170443.jpg
从贾斯伯出发后沿着5号公路走,途径坎卢普斯时拐上了5号公路的支路5A,这条路上有几个很漂亮的湖,路况也相当不错。5A到梅里特就结束了,又回到5号公路。在星巴克喝完咖啡刚走出门就碰到一个 Adventure Rider 论坛的会员,她叫维罗妮卡,骑着一俩铃木DR越野车,风尘仆仆,装备精良,洒脱脱一个骨灰级玩家。她拿出地图,给我们指了几条线路,都是这个地区的,说是越野车、巡航车都可以跑。接下来的几天,我们准备把她说的这些线路都骑一遍。
1.jpg
▲5A公路
周末去温哥华见凯文和玛侬是我们早计划好的,没错,就是本帖开篇提到的那两口子,当时还住在渥太华。我搞不明白他们这么搬来搬去是为了什么,难道仅仅是为了给我们提供一个落脚之地?
2.jpg
▲跟凯文和玛侬一起消暑降温
坐在沙发上看电视,躺在床上睡大觉,拉开冰箱就有吃的,这种日子好久没享受过了。终日沉迷于看MotoGP大赛,喝樱桃可乐,吃披萨,简直太腐败了。他们两口子怕是又要把我们惯坏了,不过我们乐意。温哥华这两天正热得要命,刚好他们家旁边有个公园,我们就时不时的溜进去凉快凉快。
3.jpg
▲感谢玛侬,不仅包吃包住,还包拍照片。
白天到处闲逛,晚上窝在沙发上看奥运,饿了吃,吃了睡,摩托车也好几天没骑了,没想到上路仅仅几周之后就再次跟老朋友一起过这种闲散日子,实在是美得很。
4.jpg
▲“奇幻纹身屋”的大师萨莎.库普
为了纪念从东到西横贯加拿大的丰功伟绩,妮达决定纹身。其实她早有打算,之所以没在多伦多纹,只是因为时间总不凑巧。这次还没到温哥华就先预约了纹身师,此人叫萨莎.库普,是“奇幻纹身屋”的高级技师,广受好评。我和凯文他们都来围观,以示支持。
5.jpg
▲在父亲奋力托举之下又一个纹身大师即将诞生
6.jpg
▲“不走寻常路”
妮达对这个纹身的解释是这样的:这两根羽毛是蓝鹭的羽毛,是种混搭风格,里面那根属于加拿大西海岸原住民海达族的风格,看起来比较粗旷,外面那根则采用了现实主义手法,将羽毛刻画得更为逼真,显得比较柔和。绑住羽毛的小珠也有特别意义:红的代表她自己,蓝的代表我,黄的两颗分别代表太阳和摩托车。那行字的意思是“不走寻常路”。说实话,我本人不好纹身,害怕在自己身上戳很多洞洞,不过妮达这个纹身设计得确实很酷,她自己也相当满意。
7.jpg
▲林恩峡谷上的吊桥
谁都知道我不爱徒步,凯文、玛侬,还有妮达,他们要去林恩峡谷,非生拉活扯把我带上。凯文和玛侬刚搬来不久,对温哥华也不熟,去哪些地方还得靠猫途鹰帮忙,看来他们想要完全融入这座城市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8.jpg
▲再坚硬的石头在水的柔情下也会失去棱角
9.jpg
▲峡谷中的背包客
就对温哥华的熟悉程度而言,我有可能比得过他们两口子,于是由我带路,去了位于市中心的煤气镇,在温哥华它可算得上是个名胜古迹。

10.jpg
▲我们的GS成了煤气镇一道亮丽的风景
11.jpg
▲蒸汽钟
煤气镇的蒸汽钟可谓闻名遐迩,可惜现在基本靠电力驱动,每隔15分钟才动用一次蒸汽,播放一段乐曲,小小地秀一下即告结束,有种上当受骗的感觉,说实话,有点让人失望。

12.jpg
▲煤气镇闲逛
13.jpg
▲温哥华真是座多情的城市,看到霓虹灯下孤独的老人,又哭了。

 楼主| 发表于 2018-2-24 10:43 | 显示全部楼层
2012年8月8日 星期三 温哥华岛
2018-02-09_170443.jpg
我们很不情愿跟凯文和玛侬告别,并非是因为温暖的床,柔软的沙发,凉爽的冰淇淋,而是不愿失去好友之间的欢声笑语。但这不是止步的理由,前方还有很多未知在等着我们,像磁石般吸引着我们的车轮。爬上几天未骑的摩托车,来到措瓦森,搭乘渡船,花一个半小时前往温哥华岛。
1.jpg
▲骑行在维多利亚市中心
2.jpg
▲妮达发现一个市场,完蛋,恐怕几个小时要报废在那儿了。
逛完市场回来发现遭开罚单了,理由是压线停车,问题是他妈的哪来的线?!我们立即拍照作为证据,打算讨个说法。转念一想,还是算了吧,不仅多花很多时间,而且停车费还会剧增。我们有种被敲竹杠的感觉,糟糕的心情持续了好长时间。
3.jpg
▲水上飞机在维多利亚港起起落落
4.jpg
▲一下飞机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鲜花组成的欢迎条幅
维多利亚港是个打发傍晚时光的好地方,这里花香四溢,绿草成荫,还有在水面上荡漾的落日。妮达最喜欢看的就是“美食频道”,有个节目叫“好吃街”,曾介绍过“红鱼蓝鱼”,她说,如果有天到维多利亚港,一定要去尝尝。
5.jpg
▲红鱼,蓝鱼,还有橘红色的落日。
“红鱼蓝鱼”实际上是辆流动餐车上卖的一种海鲜小吃,就在水上飞机码头上,紧俏得很,我们排了一个小时的队,刚买到就打烊了,好险。正如节目所说,味道鲜美,尤其在“夕阳西下明日回,无可奈何香四溢”的氛围里。
6.jpg
▲夜幕下游艇昏昏欲睡
妮达找了一条极好的骑行线路,从维多利亚开始,沿着这个岛子的东海岸一路北上。骑到坎贝尔里弗时转而向西,进入28号公路,横穿斯特拉思科省立公园,晚上在巴特尔湖过夜。搭帐篷的时候听见大量跑车呼啸而过,我们确信这条线路走对了,明天是个好日子。28号公路在戈尔德里弗不远处就结束了,第二天不到中午我们就抵达了终点,没作停留,立即返航。弯很急,贴着内线走,一路上目不敢斜视,再好的美景也只能付之东流了,我可不想终结在这里。
7.jpg
▲28号公路
在一个三岔路口我们停了下来,讨论是去纳奈莫吃加拿大著名的甜品“纳奈莫棒棒糖”呢,还是去风景秀丽的4号公路压弯?讨论的结果是压弯比吃棒棒糖更有意思。摩旅人都知道,骑得爽的时候谁还有心思去拍照,无图不一定就无真相,所以请你相信我,有一天你来加拿大,一定到温哥华岛来骑一骑,惊喜不断哟!到达西海岸的尤克卢利特时天色已晚,我们就随便找到了一个露营地,价格昂贵不说,环境还不咋的,妮达很不满意,趁我装模作样写博客的时候出去重新搜了一个。

8.jpg
▲我准备给妮达拍摄一组她飒爽英姿的照片
妮达找的这个露营地在一个名叫贻贝的海滩上,过去要经过一段8公里长的沙石路。这个贻贝海滩除了树以外什么都没有,荒得要命。对了,还有只熊,应该就住在这附近不到1公里的地方。我怎么知道人家住哪里?因为每次进出帐篷都能看见它在海滩上溜达。
9.jpg
▲这组照片总共10张,这是第5张。☺☺☺
路太烂,妮达的边箱被颠掉了,她一边走回来捡,一边骂大街,污言秽语简直不堪描述,我赶紧关掉对讲机,担心娇嫩的耳膜被震破了。本来我可以去帮她的,只是正忙着拍摄《囧途》呢,只好靠她自己了。
10.jpg
▲妮达让我去帮她,我舍不得放下相机,精彩瞬间岂容错过。
11.jpg
▲我们的帐篷就搭在岩石上
这些年来我们住过的露营地不少,喜欢的不多,贻贝海滩算得上一个。这个露营地的老板建了很多相当有想象力的雕塑,还在树上造了好多小木屋,材料全都来自冲上海滩的浮木。对我们来说树屋太贵了,相当于住两三个晚上的帐篷,所以就在海边找了一席之地,不仅省钱,风景还不错。这里的老板叫柯蒂斯,是一个特别友好的人,一谈起摩托就像久违的朋友。人人都喜欢摩托,不管是已经有的人,还是想要有的人,只要聚在一起,摩托车总是个不败的话题。
12.jpg
▲去打鱼?非也!我不喜欢打鱼,只喜欢吃鱼。
老板柯蒂斯有条渔船,卢克经常开出去打鱼,我帮着卢克把船推到海里。其实我没打算出海捕鱼,除了问一大堆问题外,主要就是想摆个造型照张相好在博客上装个B。卢克拿出他的数码相机给我秀他的收获,我看到有条二十几公斤的大鱼,跟他的腿一样长。
13.jpg
▲在托菲诺我们请路人帮忙拍这张的时候他那只三脚狗也蹦过来凑热闹
我们骑车去托菲诺玩了玩,顺便蹭点WIFI。如今的不列颠哥伦比亚是个非常前卫的省份,而托菲诺却是固守冲浪音乐的嬉皮士们心中的天国。上面那张照片对于我们来说意义非凡,我们曾在加拿大最东边的斯皮尔角拍过一张,我们花了近两月的时间横穿了整个加拿大,看尽了一路上的山山水水各色人等,现在到了最西端,拍下这张照片就是跟故土告别的最好方式。
14.jpg
▲切斯特曼海滩留住了海浪的痕迹
15.jpg
▲切斯特曼海滩
16.jpg
▲这张照片是专卖店的莎拉给我们拍的,她把它放在了他们公司的网站上。
我们去宝马摩托专卖店换后胎,店里的维修服务人员建议换成Hidenau K76的,说比Tourance耐磨。听说Hidenau K76轮胎的噪音比较大,不过还是决定试一试,看看好不好驾驶,表现好就把前胎也换成Hidenau K76,表现不好再换回Tourance也不打紧。

 楼主| 发表于 2018-2-25 12:46 | 显示全部楼层
2012年8月15日 星期三 威士拿的两轮
2018-02-09_170443.jpg
在温哥华岛上呆了将近一星期,坐船回到大陆后开始往北走,准备到大山里转转。温哥华到威士拿这段路我们走过很多次,以前经常过来滑雪,不过自从2010年冬奥会之后就再也没来过。举办一次这样的盛会给一个地方带来的变化是很大的,影响是深远的,这不,两年过去了,奥运会的影子仍然无处不在。
1.jpg
▲如今的海天公路
99号公路,或者说至少从马蹄湾到彭伯顿这一段公路,又被称之为“海天公路”,这里曾是无数摩旅人魂牵梦绕的地方。我记得奥运会之前来的时候还是双向两车道,现在变成了双向四车道,中间还加了隔离带,虽然失去了以前那种凶险,摩托车手追求的那一点点刺激已荡然无存,不免有些遗憾,但事故毕竟减少了很多。正如古语所言,鱼和熊掌岂可兼得。虽说没了盲弯、发卡弯,但仍然很急,妮达一路狂飙,边箱屡屡几欲触地,我只能奋力跟上。
2.jpg
▲威士拿的奥运五环
夏季的海天公路是醉人的。路边的峭壁直插水底,对面的高山耸入云霄,中间的海峡像条蓝色的飘带浮在身边,可惜这样的美景无暇欣赏,眼睛得盯着一个又一个的弯道,分心不得。再往里走,我们发现沿途各个小镇都把自己的大名刻在打磨得光滑如镜的岩石上,非常时髦,这也是奥运盛会给这里留下的些许改变吧。
走到威士拿奥运村,发现这里人山人海,很多年轻人聚集于此,颇感奇怪,现在是旅游淡季怎么会这么热闹?很快就弄明白了,原来2012年的Crankworx正在这里举办,这可是最高水平的山地自行车极限运动大赛,项目很多,有速降赛,争先赛,选拔赛等等,其中最夺人眼球的要数特技和飞跃表演。
3.jpg
▲比赛场地
我们停下来看了半天,过瘾得很。选手们从15米的高台上腾空而起,在空中完成各种动作,如杂技一般,然后落到一个巨大的斜坡上俯冲而下,再配以雄伟壮丽的洛基山为背景……简直了!我对山地自行车运动知之甚少,所以图片中的评论纯粹是个人观点,请各位看官勿喷。
4.jpg
▲用我那辆载满行李的R1200GS完成这个动作也不是什么太难的事
5.jpg
▲据说有25000人来看比赛
6.jpg
▲这个动作人人都在做,肯定是最容易的。
7.jpg
▲下面看飞车表演的人声嘶力竭以表达他们对选手连绵不绝的敬仰之情
8.jpg
▲由于水土不服很多选手的表现差强人意,真是很遗憾。
9.jpg
▲这个项目有点像双人跳水,可惜这两个家伙很不同步。
10.jpg
▲听说此人别号超人,真看不出来。
我们住在位于彭伯顿的露营地,距离威士拿约30公里。这次比赛历时十天,我们看了两天,每天这样跑来跑去的倒不是因为骑摩托车很过瘾,只是因为在威士拿看比赛,虽然停车不要钱,但吃住贵的要命。
11.jpg
▲威士拿到彭伯顿的海天公路还没有改造过
威士拿以北的这些城镇游客鲜有光顾,光鲜亮丽的石刻标牌仍然随处可见,我猜这个省奥组委旗下的资金肯定已经耗费殆尽了。我们的到来宣示着金属标牌的回归。

发表于 2018-2-26 12:45 | 显示全部楼层
美文美图,欣赏学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摩托吧|优势合作|合作伙伴|小黑屋|联系我们|手机版|www.moto8.com ( ICP: 苏ICP备05001903号 )

GMT+8, 2024-3-29 20:46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