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68|回复: 1

怎样站在行业发展的潮头(3)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3-31 10: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怎样站在行业发展的潮头

——谈媒体、读者、企业的关系

成都 蜀客

内容简介:本文通过对我国最畅销的两本摩托车杂志的栏目归类与分析,看到了构建中国摩托车文化氛围汉环境的艰难。中国摩托车业历经30年风雨洗礼,虽已做大但做强却决非易事,缘由何在?这是摩企、媒体、用户(读者)共同关心的大事。本人作为摩托车用户和媒体的读者,看到今年改版后的两本媒体,对李健主编的“站在行业发展的潮头”的雄心与感叹无不担忧:因为从几期刊物上并没有看到“杂志、读者、企业的良好互动”,而是媒体的一家之言。

关键词:媒体   读者(用户) 企业  中国摩托车文化

一、从一组数据谈起:
     我作为一个摩托车刊物的老读者(80年代中期开始订阅摩托车刊物)和摩托车的老用户(驾龄28年),见证了我国摩托车行业从小到大和刊物的从粗到精(纸质和印刷的精美)的发展过程,广大用户从两冲程的代步、运输工具到享受四冲程的绿色环保的欧II、国III标准的休闲娱乐舒适的摩托文化生活,虽然由于各地的“禁摩”为我们的出行带来了不便,但摩托车扩大了我们的生活半径,带我们走遍祖国大地并给我们留下的愉悦心情是永恒的,感谢20多年来《摩托车》给我的许多知识。因此,我要在这里说一声:我爱你,摩托车!我爱你,《摩托车》!
    1998年下半年世界的经融危机使我们倍加关注正在发展壮大的中国摩托车业,各个企业都调整了应对策略,而作为行业“喉舌”的媒体又是怎样调整自己的“贴近读者”、反映企业声音、引导舆论进而形成中国健康的摩托文化呢?下面是一组数据分析:
2009年1-4期《摩托车》与《摩托车趋势》主要栏目分析:
说明:
由于篇幅和表格的限制,上表的栏目是综合性的主要栏目,“篇”指篇幅在2页以上的文章;“则”指百十字短小的信息。空白处的红色星号表示没有此类文章,但却是读者非常需要的好东西。
二、几点建议:
    1刊物要反映读者与车迷的要求,贴近读者。翻开今年的两刊,纸质和图片都非常精美,明显是图片多于文字。然而,绝大部分篇幅都充斥着“外国名车与美女”,试车编辑的福份不错,价值几十万元的车倒是让他们过足了车瘾,然而,这些对我们中国广大摩托车爱好者除了欣赏与感叹之外,无疑是画饼充饥,我倒觉得手里的刊物是《外国名车与美女》,因此毫无现实意义可言。在中国现今的“禁摩”环境下,企业和用户都感到压力和举步维艰的境地,作为两者之间的媒体如果不反映他们的心声,不为他们的切身利益奔走呼号,不为创造中国特色的摩托文化献计献策,而是一味地宣传名车美女,使人有“商女不知亡国恨”之感。
2、卷首语是刊物的指导性文章,不能与本期内容脱钩。我非常看重卷首语的思想性和教育性,每当我拿到杂志急迫要看的就是这一页,因为它对当前形势、应对策略、企业发展、用户心理都谈得面面俱到。但刊物内容却没有联系读者、企业,这里没有车友的心声、没有企业的发展步伐和形象,给人的感觉是卷首语与内容有些风马牛不相及,充斥眼球的就是外国的名车与美女。如果作为欣赏,像八九十年代的做法,每期有一——二个名车足矣,更没有必要把一辆车从各个角度放大了来占有篇幅。
3、读者的需求与表中的数字正相反。上表“摩旅生涯和车行天下”、“国产车型推荐”、“车友信息”以及“企业专题”、“观察与思考”等栏目正是读者的需要,而小数字和空白处却显示刊物反映的态度和篇目数量;而越是大的数字越是我们并不需要的东西,这里只有一项除外,那就是“新闻资讯与信息”,其实它正是我们读者了解世界的窗口,尤其是由图片来说明这组信息更使人明白无误。《摩托车》的副刊好像是为维修技工而设立的,不知广大读者是否看得懂?如果读者都是维修技工的话,我就要怀疑自己是否定错了杂志?另外,广告是需要的,但每期都千篇一律的东西简直就是浪费篇幅。
4、刊物要了解读者的构成和需求。往年我只订一种杂志,但今年我在杂志涨价的时候却同时订阅两种杂志,是我钱多了?不,我要想获取更多的信息,它们是:祖国大地各地的风土人情、摩托车旅游地图、车友文章、企业最新产品、中国几大摩托车企业信息、中国国产车介绍及其试骑资料------。而并不是离我们现实生活十万八千里的外国名车,《摩托车趋势》在这方面更令人失望:除了外国名车就是赛车运动,没有一篇车友的文章,没有一篇摩旅生活片段,如果只介绍各地摩托车俱乐部而忽视了广大的摩托车爱好者,那是刊物的偏见和无能,因为他们不能反映大众的心声(从图片上看到的这些俱乐部都是大排量的外国名车),我们广大车友是买不起这些车的,我们使用的是国产小排量车,那些文化娱乐休闲的文化元素我们是非常羡慕的,刊物为什么就不可以做一次读者调查,把我们的需求反映给企业?刊物同样没有反映广大企业员工的创业艰辛和企业的成长进步,更没有激发广大爱好者认识企业热爱国产车的热情。到目前为止,我这个老读者竟不知道中国有几家铃木公司、几家本田公司、几家雅马哈公司?这些外国公司为中国摩托车业作出了什么贡献?国内企业学到了什么?那些国产企业的知名品牌好在哪里?我曾经上网查看过这些企业,殊不知都是无人值守的网站,几年都不更新网页,更看不到新产品,想提建议都没人理会。这些不就是你们媒体的事吗?你们是用户和企业的桥梁,我们订阅杂志就是想开阔眼界,为摩托车旅游指点迷津。如果你们能做车迷的良师益友,那全国几百万摩托车用户还不人手一册?你们还愁杂志卖不掉吗?试问:连篇累牍的外国名车美女对我们的生活有帮助吗?对我们的出游有好处吗?如果没有一点现实意义,你们的杂志卖给谁看呢?
5、真正做好媒体的“引导、传播和服务”(王云佳语)。总之,企业专题、摩托旅游、人文地理、新闻信息、国产名车、安全知识等等才是摩托车刊物的重点栏目,才是广大读者急需的信息和知识。至于维修知识和赛车运动篇幅不宜过大,因为他们不是刊物的主人,尤其是赛车运动,他们是专业车手,也不见得就要看这种普及性的刊物,维修技工要想得到提高可以从另外的途径获得,因为他们也不是刊物的主人。除了加强车友(普通用户)的经验交流、指导出行、学会临时处理摩托车故障外,另一个重头就是要体现国产企业的话语(文章不要由你们编辑来写)和形象的塑造,因为摩托车文化的形成绝不能少了企业和企业文化。
6、坚持理念、坚守责任,赢得消费和社会的尊重。这是《摩托车趋势》总编王云佳在2009年第一期的卷首语的主题思想,最后我还是想用他的话来结束我的短文:无论是提供摩托车产品的与服务的生产企业,还是提供文化与精神产品的媒体,都具有社会属性,都是社会性的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程度才能体现出一个企业的“修养”,才能让这个企业成为一个“被社会所期待”的企业。李健总编的“站在行业发展的潮头”是《摩托车》杂志今后办刊的方向,希望总编先生实时关注你的媒体的动向。贴近读者,关注他们的需求,为创造中国摩托车文化、成为用户和企业的桥梁而努力。

 楼主| 发表于 2010-3-31 22:31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摩托车文化的发展,有赖于企业、媒体、用户三位一体的互动配合。缺少任何一方,都是不可能的。作为用户,我们有义务提请媒体反映我们的呼声;作为企业,要及时了解用户的需求;作为媒体,要在他们中间当好桥梁。我的这篇文章就是督促媒体摆正办刊思想,为中国摩托文化发展当好宣传员和红娘。

QQ|关于摩托吧|优势合作|合作伙伴|小黑屋|联系我们|手机版|www.moto8.com ( ICP: 苏ICP备05001903号 )

GMT+8, 2024-4-28 16:25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