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059|回复: 2

中国摩托车企业的生存环境考——给中国摩托车企业的公开信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4-1 09: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中国摩托车企业的生存环境考——给中国摩托车企业的公开信
                                蜀客
1、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最具“中国特色”的重大举措:全面禁摩!
当我们翻开世界交通史无论如何也找不到“禁摩”这个词汇。就是在摩托车诞生的100多年时间里,我们看到的是欧美、日本等经济发达国为使世界摩托车科技进步而付出的艰辛努力,他们创造出了一个个辉煌的历史里程碑和一个个世界知名品牌,这些科技成果的受益者无疑都是全世界的普通公民。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国是一个资源丰富、科技落后但并不富裕的发展中大国,汽车时代还离我们相去甚远,一部分先富裕起来的人们与绝大多数公民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大)是我们的国情,像我这样一个工龄41年的中学高级教师月工资不到2000元,那么,其他教师呢?其他行业呢?其实比我贫困的行业群体和阶层大有人在,最起码我每月的工资是固定的。但国家却极力提倡汽车消费而限制摩托车消费。真是叫人百思而不得其解。中国的“禁摩”长达20多年,这是人类自有机械化交通工具以来史无前例的、在一个国家范围内推行的、并没有写入法律条文的、但却是各地方政府与交通部门互相效仿的、粗暴并强制推行的限制某一种交通工具(摩托车)的行政执法“奇迹”,在这种强势执法面前,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基本权利到哪里去了呢?又有谁能对这种行政执法“奇迹”的解禁提出一个时间表呢?
自1985年北京市率先推行“禁摩”以来,20多年来有几百个大中城市相继效仿,且有继续扩大之势。试问:这是改革开放的成果?这是因噎废食!摩托车噪声大,制理!摩托车尾气重,排除!摩托车堵车(摩托车会造成交通拥堵吗?),疏导!摩托车抢劫,法办!摩托车不安全,教育!而我们的交通管理者视国情于不顾,却简单粗暴的“以禁代管”!这样做不仅限制了中国摩托车生产与发展,拉大了与世界摩托车发展的差距,而且限制并打破了市场经济的正常秩序(有关方面统计:20多年来中国摩托车业因为禁摩损失了几百个亿);禁摩不仅剥夺了中国公民享受改革开放成果的权利,而且也剥夺了中国广大公民的出行选择权。相比之下,汽车的尾气更大更加污染环境,汽车正是阻塞交通的罪魁祸首(一辆汽车的占地面积相当于3-4辆摩托车),这些都是有目共睹的。总之,凡是加在摩托车头上的“罪名”放在汽车头上不是更合适吗?汽车经济和汽车文化至少在近期不是中国的普遍国情。随着科技的进步,1985年的摩托车与今天的摩托车相比是不可同日而语的:今年八月北京奥运会上的国产警用摩托车,它污染环境了吗?它使北京的首都地位降低了吗?为什么北京市民就不能选择摩托车代步呢?就不能享受摩托文化呢?为什么有段时间小排量汽车也不能在北京市区内行驶呢?首都是要面子的,但它首先要从国情出发,首先要代表全国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否则,“打肿脸充胖子”有意思吗?
   2、“禁摩”对中国民族工业以及对消费者的影响:
相对于世界摩托车工业的高科技含量与竞争地位,在改革开放年代起步的中国摩托车工业白手起家,举步维艰。但它却是中国民族工业起步较晚的一支充满希望的产业:它的灵活性、方便快捷性、价格的低廉性都为中国老百姓所喜欢,因为它适合中国国情。但是20多年来的“禁摩政策”虽然没有将它扼杀在摇篮里,却使它先天不足而缺乏营养。从市场经济看,由于禁摩,它失去了最广大的消费者也失去了它应得的市场份额。许多摩企转向国外参与世界竞争,中国的摩托除了低廉的价格外根本无任何品牌优势可言,可想而知,低廉带来的成本增加仍然是这些摩企不得不面对的事实。许多摩托车企业已经撤回国内就说明:低廉的价格与不断增加的成本使中国摩业在国外越来越无立足之地了。因此,没有高科技的支撑与独立创新的品牌文化元素则是中国摩托车发展的令人遗憾的“外伤”。

由于禁摩,广大摩企生存都有问题,哪有精力去研究品牌效应与品牌文化建设?价格战与拼消耗(广告),扩展销售渠道与增加销售量成了摩企首要面对的问题。我曾经问钱江销售点的老板:“你们的007电喷为什么只有125一种款式?”他说:“我们首先要面对广大农民消费群体,让他们感到低廉实惠就行”。对于我这样的注重休闲、旅游、文化的消费群体他们根本没有顾及,为什么?我这样的消费者是少数?!面对大多数农民消费群体才是他们的生产销售目的,因为效益全靠这些大多数人来创造。
“禁摩政策”不仅对摩企的生存造成了威胁,也对摩托消费者产生了心理负面影响:他们感到自卑、弱势以及对国家政策产生怀疑或滋生对抗情绪、对汽车产生“仇富”心理,无形中加大了国家贫富阶层意识形态的差距感。由于禁摩,各地相继出台了大同小异的规定:成都市、绵阳市实行摩托车入城证制度,每个入城证从最低价一万五千元——两万元不等。光成都市目前就有8000多辆带入城证的摩托车。原来,禁摩也可以为交管部门带来可观的收益!合肥交警实行不上牌不过户,逐步淘汰摩托车,而有些城市干脆不上牌,见摩就打击。骑行者人人自危,活像老鼠过街。我曾经为躲避警察与汽车相撞,差点要了我的老命啊。城市不让走,高速公路不让走,最近有些城市规定旅游区也不让摩托车去,原因是,摩托车乱停乱放,扰乱了旅游市场!这些地区的交警仍然是“以禁代管”,真不知道要他们有何用!由此可见,在中国,摩托车已经越来越没有路可走了。难道说在中国摩托车已经是过时的交通工具了?中国人民都十分富有?人人都开着大排量的汽车?事实正好相反,就连自称中国汽车第四城的成都市,私家车保有量在100多万辆以上,而五万元以下的经济型轿车却占总数的85%以上,这说明了什么?人民还是不够富裕(摩托不让骑,大排量汽车买不起)。另外,某一城市汽车的保有量越高就是其富裕程度的唯一指标呢?这里,人们却忽视了成都市人口基数大这样一个现实(市区常住人口在一千三百多万以上)!那么成都市汽车拥有量与人口数相比仍然低得可怜:10%比90%,相对于全国许多大城市而言,成都市百姓生活并不是像某些媒体宣传的那么富裕、那么“来了就不想走的”。
而近年来发展起来的电瓶自行车由于“安全因素”据说又要禁止上路了。我看,中国交警是得了“禁令”病(他们忘了手中的权力是广大人民给的,所谓“心中无群众不配当交警”几个镏金大字,只能是愚弄人民的幌子而已),为什么?因为无能!!因为不作为!!日本的土地面积相对于中国那是太可怜了,但他们的高速公路却有摩托车的一席之地:摩托专用道,为什么这样设计?因为他们要造福于民;我们的高速公路发展堪称世界之最,有摩托车的位置吗?有(公安部第20号令发布的《高速公路交通管理办法》第八条、第十一条、第十四条都有关于摩托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规定,但四川和许多省区根本无视此规定,禁止摩托车驶入高速公路。我曾经怀揣此文件却被他们几次赶下高速公路),等于没有!为什么?因为中国特色:创造汽车文化,为少数人服务,不造福于“摩民”!!中国的国土面积几乎和整个欧洲相等,那么欧洲的几十个国家“禁摩”了吗?没有,他们只重视汽车文化而忽视摩托文化了吗?没有!台湾像“一叶小舟”的面积也没有禁止摩托车上路,而幅员辽阔、地大物博的大陆却没有摩托车发展的空间,真是令人难以理解?德国的宝马汽车与宝马摩托车同样在世界居领先地位,他们也没有放弃摩托车的发展,为什么?社会发展的不平衡就需要尊重每个人的出行选择,这是人性的需要,这也是社会和谐的需要,我们不是口口声声要创建和谐社会吗?我真不知道禁摩政策会给改革开放三十年献上什么礼物?
3、如何构建中国摩托车的品牌文化?
通过对国外优秀摩托车品牌所包含的创新理念与文化元素的理解,我认为:中国摩业通过危机整合后的优秀企业需要有志气、有理想、有远见卓识的领头人,通过他们带领全体员工重新审视、认定中国摩托车企业要想迅速崛起的关键是:以过去的30年为起跑线,为创造具有中华文化元素、理念和不断追求创新的高科技产品相结合的崭新品牌形象——即创造充满个性的中国摩托车品牌和鲜明的中国摩托文化为己任,摈弃过去摩托车代步的造车理念,创造出充满个性的高质量的文化娱乐品牌来:
①        定位产品的消费人群:即同一个摩托品牌通过定位于不同消费群体的消费理念与文化需求从而制定不同型号的车型,而不是简单的“骑式车、踏板车、太子车、越野车”之类的定位。比如:面对我这样的消费者,我购车的目的是娱乐、休闲、旅游、交友,那么就不是简单的“太子车”能够满足我的需求。我的要求:太子式但有优越的越野性能、座位宽大但不高、省油、带有宽大的尾箱与边箱、有车载音响系统、一目了然的电子仪表盘能显示当前时间、来电提示,以及实用的GPS导航系统,先进的发动机系统:绝对无噪音、省油、爬坡力强的125或者150型摩托车,其寿命至少在15年或20万公里内。目前国家规定的八年寿命的标准是什么?随着科技进步,现在的摩托车寿命肯定不只八年,什么时候才能认证寿命更长的摩托车呢?我想,企业生产寿命更长的摩托车发动机势在必行。国外大排量摩托车的文化娱乐系统能不能在中国小排量摩托车上安装呢(当然应该是自己生产的适合小排量车的文化娱乐系统,至少,这种理念应该借鉴)?我想是可以的。

另外,强劲的宝马级灯光系统以及夜间位置灯,绝对不比那些浑身上下安装了10多个大眼睛的长途货运大卡车的灯光差(因为我有一次夜间在山路上行驶,连续10多辆装有10多个大灯的大卡车照得我不知所措,在它威严而挑战的灯光面前,摩托车是何等的渺小啊,10多分钟内我的视力几乎丧失)。这就是所谓的休闲一族,这个群体恐怕是除了农民群体(当然,农民消费群体的消费观念也在变)外的第二大消费群体,因为各地摩托车俱乐部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自驾游、老年骑游队、摩托车探险等等都是这一群体的集中反映,他们代表了中国摩托车休闲一族的文化娱乐要求。但是,访遍中国摩托车企业,有哪家是有针对性地为我所代表的群体量身定做过一辆摩托车呢?他们其实不了解市场,他们关心的是中国农民在数量上的优势(其实就是关注摩托车企业的产品销量),禁摩似乎跟这些企业没有关系,他们从没有想到过以自己的高科技产品贡献于国人,争取更多地爱车者为政府解禁奔走呼号,让充满中华文化理念的摩托车品牌使禁摩者们刮目相看,并促使其早日解禁。即使是每个为生活奔忙的农民由于地区的差别、文化修养的差别、个性的差别,他们也不会永远满足于“五羊棒棒车”的款型,他们也需要个性、也需要文化。

②提高员工素质,为消费者着想,为每个社会群体制作属于他们的好车。这需要企业练好内功,提高装配工艺的整体能力,而绝不要出现像我的珠峰125-18型化油器漏油的惨剧。
③文化元素要体现在摩托车的高科技含量上。企业不光要了解消费者的价格需求,更重要的是关注、了解他们的文化娱乐需求:消费者通过摩托车的骑行身心得到怎样的满足与愉悦,什么样的摩托车才能使消费者身心放松、并心情愉悦呢?那些故障率高,半路上熄火让人推摩托的事情恐怕无法使人心情愉悦吧?能否创新一种装置:雨天不淋雨(按动按钮从摩托车的前后伸出简易轻便的遮雨装置,这种装置在大太阳天也可使用,通过通风引导设施为该装置内通风降温,冬天可将发动机热能引导到该装置内)。

不要以为这是国外大排量摩托车的专利,国产125-150照样可以创新使用。汽车为什么让许多人向往?其中舒适性、人性化设计就值得让人留恋。为什么不可以把汽车的文化理念引导到摩托车上来?为什么不可以有属于中国摩托车自己的文化理念与文化品牌呢?社会在进化,科技在发展,中国摩托车业不要怨天尤人,如果自己不发展,别说“禁摩”,恐怕只有被赶到地球村外面去了吧?

4、结语:
    我30年的摩托人生合着我国摩业三十年的荣辱兴衰的节拍,我的摩托情结记载着我对中国摩业的一片深情:2006年前感谢它载着我为生活奔忙,而我的第六两摩托车为实现我的摩旅人生正辛勤的为我服务:两年多来,我以成都为中心,北出蜀道剑门关雄跨秦岭走延安,南出宜宾奔大理,夜翻龙泉东赴渝州,西出卢定进康藏。我更期待着饱含华夏文明的、充满男子汉雄风的第七辆摩托车的到来,它将是我日行千里的追风骏马,它也必定是中国摩托车业走出阴霾,迈向成功之路的历史见证。愿它如挣断羁绊的天马而仰天长啸:中国摩托车业必定走向辉煌。
 楼主| 发表于 2010-4-1 09:42 | 显示全部楼层
朋友们,这是我去年为《摩托车杂志》写的一篇报道。由于各种原因没有发表,现在我把它放在这里,请大家评鉴。谢谢!
 楼主| 发表于 2010-4-1 09:46 | 显示全部楼层
图片说明:第一副《新疆之旅——拥抱戈壁、拥抱红柳、拥抱摩托人生》,第二副《2008单骑跨秦岭——体验深秋》。谢谢!

QQ|关于摩托吧|优势合作|合作伙伴|小黑屋|联系我们|手机版|www.moto8.com ( ICP: 苏ICP备05001903号 )

GMT+8, 2024-4-28 11:16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