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行者1975

摩行西部散记

 火...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3-1-6 15:5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行者1975 于 2013-1-10 14:13 编辑
闪电蜗牛 发表于 2013-1-5 01:55
呵呵 能否说一下旅馆的名字?


呵呵,没注意叫什么名。。。。。
 楼主| 发表于 2013-1-6 15:55 | 显示全部楼层
山地行走 发表于 2013-1-5 17:04
精彩。

{:soso_e183:}
 楼主| 发表于 2013-1-9 22:18 | 显示全部楼层
         潺潺的流水从郎木寺穿过,不足两米宽。若不是它的名字叫做白水河,普通游客肯定会以为是普通的沟渠。这条河的两边各有一座分属四川和甘肃的藏传佛教寺庙,隔江而望。甘肃境内的叫做赛赤寺,是哲蚌寺的子寺之一;四川境内的叫格尔底寺,属阿坝地区有影响力的寺院之一,有18座分寺。河的两边还有两座清真寺,当地人叫做“四川清真寺”和“西北清真寺”,是郎木寺信仰伊斯兰教居民的活动场所。
      迈着懒散的步伐走近赛赤寺,一阵厚重低沉的号声响起。抬眼望去,几个没有戴帽的喇嘛正在寺院的空地上用心地吹着莽号。伴随着法号声,寺院上空有桑烟升起。烟雾缭绕着葱茏的树木上升,雾化在了潮湿的空气中。赛赤寺是我骑摩托车在藏区花钱买门票参观的第一个寺庙,吸引我的原因之一是郎木寺虽小,但早已声明远播。上个世纪40年代,一位美国传教士踏上了这块神奇的土地,一住就是十几年, 直到1957年才离开。十几年的经历,对于人生不是一个短暂的时间。十几年与当地人的相处,让他感受到了一个有着久远历史的民族的生活。神奇的传说、秀美的山川以及豪放粗犷的民风,在他心中永远定格。他将耳闻目睹记之于笔下,最后,写成了一本英文书《Tibetlife》,在美国出版后,便有更多的西方人知道了青藏高原东缘的群山、草原、寺院和藏民族。2001年,美国哈佛大学的托尼来到了这里,他循着他老师当年的足迹进行采访,就像詹姆斯的那本《消失的地平线》引来了稻城热一样,郎木寺正因为《Tibetlife》的影响,汇聚了五湖四海的游客。还有就是这里的天葬台对游人开放, 这在藏区并不多见。但我运气不佳,当天没有天葬。
DSC_0371改.jpg DSC_0388改.jpg
 楼主| 发表于 2013-1-9 22:2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行者1975 于 2013-1-10 14:12 编辑

       赛赤依山而建,建筑风格属山地自由式布局。从山脚到山腰,各个学院依序排列。寺院不大,与我到过的松赞木寺、塔尔寺和扎什伦布寺等藏区其它一些寺院相比,称不上气势恢弘。赛赤寺依山傍水,群山环绕,掩映在茂密的松林中,显得隽秀灵动,气韵与众不同。三三两两的游人和藏民沿着缓缓的上坡路走进赛赤寺,大部分游人是慕名观光,也有不少架着画板写生或进行摄影创作的爱好者。山脚有一排转经筒,藏民大多是来此转经的。转经筒的左边有一个转经房,里面有个大的转经筒。藏民有些转完了转经房外面的转筒,就离开了。有的则进了转经房,继续转经。也有几个红衣喇嘛从山上下来转经,转完后拨弄着手里的佛珠又回到山上去了。除了转经筒发出的声音外,转经的人很沉默,都在专心用力地转动着经筒。当一个转经的人从我身边经过时,我打破了这种沉默,问他:“为什么你只转大的不转小的?”他答道:“大的经多。”“哦”我似懂非懂地应了声。原来转经筒里装有印有“六字真言”的经文,转经筒越大,装的经文就越多。他挑大的经筒转,一次就能诵读更多的真经。
DSC_0374改.jpg
 楼主| 发表于 2013-1-9 22:39 | 显示全部楼层
DSC_0379改.jpg
 楼主| 发表于 2013-1-9 22:43 | 显示全部楼层
DSC_0380改.jpg
 楼主| 发表于 2013-1-15 16:5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行者1975 于 2013-1-17 16:09 编辑

    虽说当天没有天葬,但还是想去天葬台看看。问了去天葬台的方向,点了一支烟,就晃悠悠地向山上走去。路过经堂时,一群喇嘛伴随着鼓乐声正在“跳神”。他们在经堂前的院坝里蹦蹦跳跳,舞姿跌宕起伏,曼妙而刚健。舞蹈动作中蕴含着的宗教隐喻我不懂,只是觉得他们随着鼓点不断地腾挪跳跃,煞是好玩。除了游人外,一些喇嘛也围在舞者的四周,有的在无精打采的地敲打着乐器,有的边吃着糖边观赏,也有的时不时走进场子里跳上两段……他们这是在进行“羌姆”训练。“每年的正月十四,才是正式跳“羌姆”的日子。羌姆表演场地设在赛赤寺大殿院中,候场区为大殿内部,乐队由鼓手、长号手等僧人组成,席地坐在寺院左侧回廊里。表演在阵阵法号声中拉开序幕:阿杂拉、刚热(骷髅舞)、切加舞、护法舞、夏雅舞、护法女神、大法明王舞、镇邪舞等13场舞蹈构成了“羌姆”表演的全部” 。以后有机会一定去看看。
DSC_0393改.jpg
 楼主| 发表于 2013-1-15 16:56 | 显示全部楼层
DSC_0398改.jpg
发表于 2013-1-16 20:09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又来更新了,{:soso_e181:}
 楼主| 发表于 2013-1-17 16:4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行者1975 于 2013-1-17 17:02 编辑
无业游民1974 发表于 2013-1-16 20:09
楼主又来更新了,


{:soso_e160:},祝工作顺利,家庭幸福。。。。
 楼主| 发表于 2013-1-17 17:1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行者1975 于 2013-1-17 18:11 编辑

    走到寺院的后面,已是山间小径。小径蜿蜒曲折,通向天葬台。沿着小径走不多远,看见几个在路边歇息的藏族老妪,就想上去拍拍照。上去询问了一下,要给钱,遂作罢。继续向前走,看见了一群正在施工的藏族小伙子。这群小伙子围住了我,对我的相机很感兴趣,要我翻照片给他们看。他们围住我问这问哪,充满了好奇。作为旅人,我只能尽我所知给他们作解答。临走时,给他们拍了一张合影。
DSC_0435改.jpg
 楼主| 发表于 2013-1-17 18:1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行者1975 于 2013-1-17 20:50 编辑

    站在山腰上,郎木寺尽览无遗。天上飘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由于没带雨具,决定不去天葬台了,直接下到寺里去避雨。一个人旅行可以根据自己的心情决定行程,没有羁绊。天葬与藏族的信仰以及宗教礼仪紧密联系在一起,值得一看。到郎木寺没有目睹到天葬的过程,还是觉得有点遗憾。对死亡的理解每个人不尽相同,譬如我,时不时就感觉到另一个自己不弃不离地围绕在身边,如影相随。当围绕在身边的另一个自己与现在的我合二为一的时候,就是死亡。人为了信仰存在,而不是死亡。
DSC_0422.jpg
 楼主| 发表于 2013-1-18 16:4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行者1975 于 2013-1-19 16:25 编辑

    从赛赤寺出来,穿过湿漉漉的街道,过了白龙河,就是格尔底寺了。我去的时候游人不多,在寺院各处走动的多半是穿着红衣的喇嘛,他们从身边经过时,也总是步履匆匆。偶尔也能见到三、两转经的藏人,多是老者。沿着寺前的小路向纳魔峡谷走去,路边鲜花盛开,芳草青青。阴沉多变的天空映射着格尔底寺,眼前的景物显得空寂而清冷。
格尔底寺:
DSC_0501改.jpg
 楼主| 发表于 2013-1-18 16:55 | 显示全部楼层
走进经堂诵读的喇嘛:
DSC_0510改.jpg

 楼主| 发表于 2013-1-18 17:03 | 显示全部楼层
DSC_0496改.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摩托吧|优势合作|合作伙伴|小黑屋|联系我们|手机版|www.moto8.com ( ICP: 苏ICP备05001903号 )

GMT+8, 2024-6-2 12:13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