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948|回复: 29

我的机车旅程(不定期更新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0-9 11: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本帖最后由 WORLDEXPEDITION 于 2016-10-10 10:58 编辑

密西根的天气转眼入秋,盘算着入冬前进行一次摩托车旅行。从车库中挖出机车晒晒太阳,翻看照片发现上次骑车已经是半年前了。工作上忙了几个月的项目,投入了巨大的精力和感情,最终却以对方终止合同告终。愧对每个与我日夜奋战的同事员工。沮丧之余却有一丝欣喜,终于有借口放松一下。


想来底特律这个生活了十年的城市,都没有时间静下来好好看看她。从念书到工作再到辞职创业,物质上似乎早已过上随心所欲的生活,却总是被责任压得一刻不能停歇。
十年,曾经异乡陌生的街头,如今生生的被我嚼出了故乡的味道。底特律这座城市,经历过一次次的荣耀与衰败,承载着百年来一个个像我这样的故事。似乎每个人都是在一次次对这城市咒骂中慢慢的爱上了她,于是在这里娶妻生子、安身立命。可当我把她当做故乡的时候,她却看我是个过客,她永远是这么的喧闹而安静,热情的让人眩晕,又冷漠的让人意外。

感恩现在能有这么个机会能停下来好好看看她,其实旅行不见得路途要走多远,带着一颗过客的心,哪里都可以是完美的旅程,而旅行最难能可贵的不是说走就走的勇气,而是说停就停的能力。
于是决定从今天开始,多骑车出去走走,记录在城市中旅程,也特开此贴,记录底特律的荣耀与衰败,生活的点滴。


不定期更新,未完待续...


1.jpg

2.jpg

3.jpg

4.jpg

5.jpg

6.jpg

7.jpg

8.jpg

9.jpg

10.jpg




评分

2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6-10-9 12:15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我只能说,骑车环境。乃至生活环境都让我等屌丝羡慕。
干净的路面,湛蓝的天。没有雾霾、没有水车、没有歧视。

你会遇到三个问题,你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你需要什么帮助吗?我可以跟你合张影吗?

当我摩旅时,我见到的是歧视和不解。还有带着徽章的叔叔们对我大声责骂和严厉的批评鄙视。如果我坐在豪车里告诉他老子是TC 干部领导。他就另一幅 嘴脸

我呢,也同样遇到了3个问题:交警不抓你么?你能跑多快?你能上高速吗?
发表于 2016-10-9 14:57 | 显示全部楼层
精致的图片彰显楼主小日子过得很惬意
发表于 2016-10-9 15:18 | 显示全部楼层
   能到国外生活的都是牛人。
 楼主| 发表于 2016-10-10 07:15 | 显示全部楼层
咔哇Man 发表于 2016-10-9 12:15
楼主,我只能说,骑车环境。乃至生活环境都让我等屌丝羡慕。
干净的路面,湛蓝的天。没有雾霾、没有水车、 ...

理解你的困扰,环境确有不同。
但不同体制下的两种生活方式其实各有利弊,很多时候墙内生活中习以为常的便利在墙外却是一种奢侈,很难讲好坏。就比如说我一直在向往有一天能骑国产车走遍中国。
 楼主| 发表于 2016-10-10 07:16 | 显示全部楼层
闪电蜗牛 发表于 2016-10-9 14:57
精致的图片彰显楼主小日子过得很惬意

谢谢,也是常常奔于生计
 楼主| 发表于 2016-10-10 07:17 | 显示全部楼层
奔跑的羚牛 发表于 2016-10-9 15:18
能到国外生活的都是牛人。

在国内过好的其实更牛
 楼主| 发表于 2016-10-10 10:5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WORLDEXPEDITION 于 2016-10-10 11:03 编辑

10.09.2016 更新:从街车看美国机车文化

开头调子起高了..... 不知从何说起就从先聊我的车吧
CB900F 919 欧版名HORNET 我出国买的第一台机车,这么多年,任劳任怨从始至终。
对CB系列一直情有独钟,苦于正统的CB系列在美国机车市场已经消失很久,直到近期推出的复古CB1100才算勉强延续系列,而其销量也是惨不忍睹。
其实美国的机车市场和机车文化和欧洲日本有很大的区别,美国消费者似乎对日常使用的标准街车(standard)没有什么兴趣。早期的CB系列大概到80年代末就不在美国市场出售,Yamaha的xjr系列似乎从来就没有出现过,Kawasaki的ZRX1100/1200算是生命最长的系列,也于2005年离开美国市场,相对跨界的bandit也是以转型收场。
以前看过一个纪录片讲美国的机车发源,其中说到美国人对早期骑机车的人的印象只有两种,坏人和抓坏人的人,机车和交通工具好像没什么关系,单纯是hobby和玩物,而这种思维定式几十年都没有变过,这种思维模式和中国人简直一模一样。美国的机车文化似乎从最开始就是以炸街耍酷为初衷的,本土的几个cruiser品牌更是强调于此,张扬又轻狂。而正是如此将美国机车文化推向一种另类的高度。

11.jpg

其实我本人并不排斥这种张扬和轻狂,最开始玩机车也是从250直接跳到了公升跑车。
有意思的是密西根天气,一年五个月积雪,似乎给骑行者每年一次思想reset的机会
12年因为摔了cbr1000rr,害怕,果断处理了所有的机车只留下了这台“可以代步”的CB,每年骑它的次数不超过五次。


26593605223637616.jpg

重新骑上CB有了新的感悟,突然发现心中对好车的标准不是能开的多快,而是能开的多慢... 真正的好车并不是加速和极速的能力,而是慢悠悠的品味生活的能力。就像我那台古董保时捷,闲庭信步于街上,得到的只有尊重。
这台919其实也是这么个意思,从cbr的发动机detune而来,转速被限制在10k以内,但从怠速到红区,动力随传随到,声音也是丝丝入扣,降马力换来的可靠性也是跑车无法企及的。
919正确的定义应该是台supernaked,算是最早期的supernaked,和真正的CB系列还是有很大的性格区别。
如今supernaked大行其道,Hornet系列却销声匿迹了。
Honda的很多车型都是如此,早早的提出概念,也早早地丢掉市场,Hornet和AfricaTwin是最好的例子,总是在为他人做市场。


12.jpg

13.jpg

14.jpg


朋友笑我是假摩托车旅行者,我完全同意。骑不了GS,也不敢走烂路,没有cross country的勇气,也没有半路扒胎的技术。少有的几次出行,都是带着后勤车。我不是个装备控,讲究轻车出行,东西多了放在后勤车上就好。


未完待续,不定期更新...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6-10-10 13:53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您凉爽秋季里带来的这丝暖意!
更谢谢您愿意和故乡的车友分享您远在异乡的点滴....


期待您键盘下的底特律荣耀与衰败,生活的精彩点滴....
发表于 2016-10-10 13:56 | 显示全部楼层
另外,您在论坛注册十年的账号,还能记忆起它的ID名字吗?



或者当时注册时的一些信息,例如邮箱啥的。


我们这边管理团队试着帮您找找...



 楼主| 发表于 2016-10-11 07:04 | 显示全部楼层
纵横山鹰 发表于 2016-10-10 13:53
谢谢您凉爽秋季里带来的这丝暖意!
更谢谢您愿意和故乡的车友分享您远在异乡的点滴....

谢谢鹰版支持和关注,蓬荜生辉!
我继续更新

老的账号想想还是算了,太多痴言狂语,给我一次重新做人的机会吧,哈哈

发表于 2016-10-11 15:47 | 显示全部楼层
WORLDEXPEDITION 发表于 2016-10-11 07:04
谢谢鹰版支持和关注,蓬荜生辉!
我继续更新
老的账号想想还是算了,太多痴言狂语,给我一次重新做人的 ...

好的,尊重亦珍重!


也许有一天会骑行偶遇在美洲境
 楼主| 发表于 2016-10-18 04:45 | 显示全部楼层
纵横山鹰 发表于 2016-10-11 15:47
好的,尊重亦珍重!

谢谢鹰版!
期待将来的相遇!
 楼主| 发表于 2016-10-18 08:1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WORLDEXPEDITION 于 2016-10-18 08:22 编辑

10.17.2016 更新... 出行前的流水账


前方探子来报,北密西根的秋色会在一周内到达顶峰,受今年厄尔尼诺的影响,着色率会略低于往年。密西根旅游局的用词很有意思,形容今年的fall color being slightly muted.
22.jpg

23.jpg

24.jpg


计划沿着密西根东岸一路往北,直到野猪山,折返回traverse city,沿密西根西岸南下,最后内陆横穿回家,全程预计1600英里(2560公里),在这里广告一下,回来后单独开个游记帖子。


25.png


因为计划带着后勤车,就没怎么太在意机车的车况,但基本的齿链轮胎还是有必要换一下的。沿途可能有1/3的高速路段,换链条齿轮的时候把尾牙从原厂43t换成了39t,希望不会日后的坑
听好多人推荐Shinko Raven 009,说是便宜还耐用,一看确实sport/touring里没有比Raven 009更便宜的了,于是我买了两套,装一套带一套,以备不时。


15.jpg

16.jpg


换胎后大概骑行20英里不到,发现此胎是个坑... 转向极其迟钝,尤其连续弯的转换简直惊悚,当然也可能是我不习惯。估计此胎设计为了强调是耐久性,胎面弧度和大多数品牌都不一样,中间特别宽,靠近两边会有段突然加速的曲率,导致压弯非常不线性有突然倾倒的冲动。好在这胎实在太便宜,悲哀的是我买了两套...
在本田dealer换轮胎的人工费是$176美金,还得把车留店里过夜... 国内的车友要知足


194070463898522006.jpg




好在美国车够便宜,此ctx15年库存车,双离合版的,只要$4999


19.jpg




保养区碰到台很有腔调的CB
17.jpg

18.jpg


临行发现用了三年的相机坏了...


20.jpg

A7刚上市的时候,喜欢的不得了,直接入了两台。如今一台突然开不了机,借此领教了索尼的售后...
这是个长故事,sony曾今在底特律还有那么一家实体店,11年的时候被挤走,之后在密西根所有的业务都是邮寄和在线完成,而售后服务和其他几家电子产品制造商简直没法比。客服是清一色的阿三... 打售后维修电话被转接到local的相机修理铺... 被官方告知sony在美国没有维修点,都是通过第三方修理的... 第三方修理的费用是$300美金起步,我的网上预估修理价是$750美金,并承诺只会更高不会低... 气愤之余打了一下国内的客服,突然画风一转,各种声音甜美的接线员,一个劲的为她们的产品表示抱歉,最后给我维修预估计是¥1500人名币,以内...
国内的朋友们真的要知足...


21.jpg


更新中...
发表于 2016-10-19 01:24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喜欢这种叙述性的文章,尤其是讲述这些我未曾经历的 experiences and views 的。。。。
expect more.......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摩托吧|优势合作|合作伙伴|小黑屋|联系我们|手机版|www.moto8.com ( ICP: 苏ICP备05001903号 )

GMT+8, 2024-7-1 00:36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