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老盐仓

史上最牛的省政协常委----摩行西藏(附游记)

 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9-18 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匈奴小族人 于 2011-9-21 11:49 编辑

《 印度一瞥》-----车站内外

印度之行我到了六个火车站(大吉岭小火车站---NEW JALPAIGURI JN.火车站---瓦拉纳西火车站--新德里火车站---安卡拉的红堡火车站--安卡拉火车站),留下了较深印象。那不是指的一列车厢二根铁轨和房子建筑,那无非是简陋与豪华之别,而是车站内外熙熙攘攘、来来往往的各色各样的人群以及相配的原生态,习俗、氛围、营运、管理…除了不可思议、迷惑、甚至愤怒、生气外,竟也发现了它的长处。如连njp这样的小站也设有专门的妇女候车室,里面坐着妇女小孩。火车站是不卖当天车票的,都要填表预定,那全是英文的预定单很是叫人头痛。留学生小邵说:一个学生小姑娘,一次就买好印度各地不同车次、时间的火车票,然后按攻略计划,一个多月旅游全印景点,按期返回中国。除了钦佩她的胆魄、勇气和精细过人外,没有这种售票制度、方法,也是不可行的吧!我在拉萨就买不到一张回去的票,不要说二张联程票,更不要说买一个月的联程票了。也奇怪了,进站--上车--下车--出站都是不查票的,只是行车途中有一着黑衣的列车员拿着一叠电脑单来核对一下,就再也看不见了。



火车头.jpg


    大吉岭的小火车站,还是英国人留下的。199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这条铁路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满怀心喜来坐全程10个小时从大吉岭--西里古里的线路,即使说是非常慢、需要屁股坚强才行。不料已被取消,只有短线路的观光线路,又逢二天的大雾下雨,无法浏览拍摄。

红帽子.jpg

本地游民.jpg

    正巧目睹大吉岭举行游行示威,要求自治。听说当局已应允在N年后可以高度自治。只是从游行队伍的服饰、样式、(如风笛方阵、乐队)联想到饮食文化等等,感叹英国老牌殖民主义遗风依然无处不在,倒是本土本民族的风貌不论不类了。


NEW JALPAIGURI.jpg

  NEW JALPAIGURI JN.火车站 ,我们从这去瓦拉纳西。

左边的过道.jpg

  车站左边的过道。

广场对面的景物.jpg

  车站广场对面的景物。

小刘已跑b.jpg

  乞讨的小童子军们----同行的小L已逃跑到车站外广场边上,他们依然穷追不舍。

队友又被缠住.jpg

  另一位队友又被缠住了。

各有各的领导.jpg

   原来他们也是有领导的。后来我发现预售厅右边的天桥下,有三堆炉火,烹煮着食物,原来这是他们的基地。小L善良好心地对我说;大叔,不要拍他们的地方,拍些美好的东西吧!我觉得也对,至此,以后我放弃了一些不一般景物现象的拍摄…

可怜的老人为喝水.jpg

  可怜的印度老人为喝水,差点与一童子军打起来。

_13a.jpg

十三b.jpg

_13c.jpg

13d.jpg


  随处可见的“顶上功夫”。

11.jpg

  新德里火车站前留影---可惜影子小了点。  

12.jpg


  新德里火车站大厅,这是我经过的唯一有安检的车站。


15.jpg

   从瓦拉纳西去新德里,买的是SLSLEEPER CLASS(简称SL):无空调硬卧(与空调卧铺相比,除了没有空调,主要的区别还在于车厢没有专门的列车员以及不提供寝具)。  SL是AC2(空调二等卧铺车厢,相当于国内的空调软卧)的四分之一价格;是AC3(空调三等卧铺车厢,相当于国内的空调硬卧)的三分之一价格。这是我们穷人共同要买的火车票。

14.jpg

   从新德里去安卡拉买的是无空调硬座。SECOND CLASS,这是最便宜的车票了。这也是90后和我心仪的、最想坐的火车---就是那种车顶坐满人,门口爬满人的世界最雄壮的火车!可能不是“春运”吧?里面空空的!不过,我回来时(在安卡拉车站误点十六小时),也亲眼看见多列这种车的门口内外,挤满着透不过气来的人!突然发现他们绝不混搭别的档次的车,只在本车螺蛳壳里做道场?!顿时觉得他们很可爱!很有秩序...你看看:印度就是一个会让你产生自相矛盾感觉的国家...至于车内设备,不用看座位,看车顶风扇你就明白了,好象国内文革期间也没有的?


修1.jpg

修5.jpg

修2.jpg

修3.jpg

修4.jpg


   各火车站都有不少候车的旅客睡在站台、通道、大厅内外。除苦行僧、单个旅客外,很多是以家庭为团团坐或团团睡的。安卡拉车站看到二个小孩在酣睡大人旁玩耍的情景,拍了下来,取名:“火车站的童趣”。只是不知该是他的童趣还该是我的童趣??心里有点异样,应该都不是吧!


发表于 2011-9-19 22:2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匈奴小族人 于 2011-11-15 17:38 编辑

《印度一瞥》---东张西望




_A.jpg
雨中泰姬陵。

B.jpg
安卡拉红堡入口。

C.jpg
新德里的德里门,据说经常在这里举行仪式。

D.jpg
德里门前的礼仪值勤。

E.jpg
   我在德里门前蹭个像---身着短袖蓝汗衫。汗衫是我在赣江边地摊上5元买的,为的是游泳时放在沙滩上偷走不可惜。已穿了四年,现儿今陪我行走了两外国,没感到掉份!哈!

F.jpg

   新德里的老环行购物中心。在这里遇一四人帮(三男一女,最长呆二年多、最短二个多月,是在德里中国公司上班的青年),女的急切地、亲切地问我哪有中国餐馆?我说我才来二天,这不是搞反了吗?她说:不行啊!咖喱得不行啊!胃!哦,咖喱胃?想笑......

G.jpg

  新德里新区的购物大厦一楼大厅(要坐地铁穿过一片森林地带,也叫森林公园)。

H.jpg

  看着购物大厦休息的顾客,想起经过的地方和看过的人物,仿佛不是在同一个国度。

J.jpg

   新德里市内的一个“西藏村”,全是西藏跑过来的,大多在开旅馆、餐馆、摆摊做生意。出地铁,我说二句:“买基牛阿梯拉”,“特温替”就到这儿了。你们听不懂吧?反正印度三轮车夫听得懂。我还有一些注音式英语,什么菜汤、咖喱饭、便宜点等等。绝大多数印度、尼泊尔人,甚至欧洲老外老来问我是不是日本人?只是他们还要跟我聊天、问路、谈相机,这就惨了!我只得:sorry!sorry!我的英语很“普儿”。乐坏了身边的90后,呵呵...

K.jpg

  我住在喜马拉雅旅馆,很便宜,在这个区可以吃到鸡蛋、牛肉、鸡肉,哈,一路吃素过来的。




  德门对面(中间隔着很大的草坪)有一些对称干净的建筑,很少有车、行人。感觉不一般,一问,原来是总统府!
E2.jpg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1-9-20 14:42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楼主| 发表于 2011-9-22 20:31 | 显示全部楼层
视角很独特哟,喜欢!

另,未见大吉岭与武夷山的纠葛,为何?
发表于 2011-9-23 07:53 | 显示全部楼层
祝两位前辈,一路平安
发表于 2011-9-23 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匈奴小族人 于 2011-9-23 18:01 编辑

4.jpg

    去瓦拉纳西途中的站台,对面来了个兵哥哥,还是未婚青年啊?---在大吉岭小火车站时,突然来了一家四口坐在我身旁,三口包了黑头巾。大胡子的爸爸头上裹的是对折传统的头巾,两个小崽子是包着头、上面却有个黑布髻,煞是肃然、干净、整洁、可爱!听别人说,没结婚的未成人只能是这种包法。我真后悔当时没拍,这次就不放过他这个未婚小髻髻了!  

5.jpg

    正巧,上车后发现兵哥哥坐在我车窗玻璃外,但就是不转过头来。我拿着着相机、口里嘟嘟囔囔...我铺下的桑杜斯突然站起来对我说,我去找他!干什么?我去叫他把脸转过来!为什么?叫他让你拍!闻言我大惊:多不礼貌啊!牵涉肖像权、又是军人、我想起尼泊尔...NO NO,急拽住桑杜斯坐下。他有些忿忿、极自信表示:我能说服他的!

6.jpg

    下铺的桑杜斯是印度人民中最友好的经典朋友!他热情、大方、积极、淳朴、诚恳、善良、助人…他不厌其烦介绍他的家人、妻女、住处;不停地拿妻子给他准备的炸甜饼、炸咖喱土豆泥、炸橄榄丸等油炸食品分给大家吃;又不停询问我们的情况,我们被热情的很疲惫、被热情的很头痛,被热情的无可奈何...傍边的是我的80后朋友小L,小2。

7.jpg

    桑杜斯又热情拉来了列车员,向我诚恳说:他们很愿意被中国的摄影师拍照!我没经验,拍几张都是黑洞洞的,欠爆!不好意思给他们看。其实我是出发前刚买的机子,第一次拍,哈!外形很象捏影师哦?

8.jpg

    还有一位印度朋友(左边的他和90后小H正吃着这桑杜斯的甜饼),又会吹笛子又会吹口琴又介绍印度的风光景点又拉着小L和他一起挤卧铺(我们六人只买到三张卧铺)。80、90后奇怪他的英语怎么好懂点?一问,原来是尼泊尔籍印度人。顿时亲密了很多!我们到站了,桑杜斯和他又跳下车来,严肃地、严格地盘问印度司机,什么价格?什么车?觉得满意了才又跳回车厢向我们挥手告别!
   咳!人生匆匆,途中邂逅,就此一别,竟无法再见?……我真的有点想他们….


9.jpg

  安卡拉红堡火车站。

10.jpg

  我对面的青年也很帅吧?

11.jpg

  我在安卡拉车站见到了真正的“男女越轨行为”

12.jpg

  安卡拉车站的团团坐

13.jpg

  德里车站内的团团睡

22-1.jpg

  恒河中的花儿与少年

22-2.jpg

3.jpg

    时值恒河涨水,水流湍急,船不能划,人不能立,故沐浴锐减。平时,游客便租了此船,清晨3、4点急急上船,划到河中央,待太阳初起,在一片霞光中,欣赏拍摄沿岸密密麻麻男女老少的沐浴、祈祷!---此乃瓦拉纳西一大圣景也!




发表于 2011-9-23 14:48 | 显示全部楼层
分享下旅游快乐!
发表于 2011-9-23 15:38 | 显示全部楼层
敬佩两位老人的长途旅行!
发表于 2011-9-23 22:3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影莉果 于 2011-9-23 22:45 编辑

回复 967# 匈奴小族人
真不错,拍得很好,让我们在家也领略到了异国风情。{:1_121:}{:1_117:}
发表于 2011-9-23 23:4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匈奴族人 于 2011-10-14 11:22 编辑

回复 965# 老盐仓   
回斑竹:我在大吉岭还真没人提到红茶是中国福建传过去的,尽管电视台有播出节目。我孤陋寡闻吧。就碰到一些台湾人听见我们说话,来问我是大陆的背包客吧?据说来旅游的中国人较少,连人民币银行都不给兑换卢比,美元最畅通。唯一的一家店,老板就象黑社会般的凶狠,只给1:3.几,后加4.几,还说反正这个钱不值钱,这里不用的!把我们气坏了,以至感觉这里不太友好。这也是真实的,有的人、有的地方不怎么友好。友好的呢又特别好!还是说这句:印度是个奇怪的国家!我还没有说什么乌托邦、冥想中心...那叫你开心的匪夷所思!我们小孩都是在自己家门口玩“过家家”,人家全世界的大人们,都跑到这来玩“过家家”了,挺认真的,挺纯洁的,煞有介事的!
    印度这里出产挺多的,你看:产思想、产精神、产宗教、产民族...竟有几百个少数民族---热热闹闹、有滋有味的...我是见识短浅,不知怎么的?我就想起了泰戈尔的一诗句“人啊,太阳下的一群可怜生灵”?????
发表于 2011-9-24 15:4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匈奴族人 于 2011-10-14 11:36 编辑

qqq.jpg
    火车站里外有很多印度教徒,我明白他们都打着赤脚走来走去的,有的还染了玫瑰色:可我看见他们从车厢厕所出来,就不明白他们怎么上卧铺去的?
_5bb.jpg

   站台上一大群印度教徒。---半夜我睡醒,从卧铺内侧身向外翻去,鼻子差点碰上一个东西,吓我一大跳!一看,是个长满大胡子苦行僧的大脑袋,对着我正呼呼地睡着。(卧铺之间是没有桌几的)我就在想:他如此自由,走来睡去的,他到底买不买车票的呢?...
1109231600c0e32d0cca75a8f2[1].jpg

  当然站台也有穆斯林,数量不多可伊斯兰教竟是世界第二大的教派,你看伊斯兰教徒有11·27亿呢!占世界人口的19·4%。泰姬陵多气派精美!(印度教徒7·93亿。佛教徒3.11亿。)

5 AA.jpg

    这是我们在 NJP 火车站预售厅里,等啊等啊等当天的票。加上我、小L和照片的四个共六人就是从加德满都到瓦拉纳西的团队。右边第一的小D是我们的领导, 很细心周到,一有变动她就会过来看看,是否上了车啊?坐的位子好不好啊?他们都很帮助我、尊重、照顾我,我和8090后近距离地度过一段很美好日子。他们有思想,有目标,有眼光,有个性,很了不起!瓦拉纳西之后就兵分二路,三个去印度南方 ,我和小L、小2去北方的新德里、安卡拉...


发表于 2011-9-24 17:5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匈奴族人 于 2011-9-25 11:31 编辑

_5==.jpg
安卡拉红堡大门入口
555A.jpg
印度学生集体来参观。不过,这是我在尼泊尔、印度各地看见的最次校服。
55B.jpg
  红堡内一角
11=.jpg
  据说这是印度锡克族,成年成家后才能裹此头型。同样是大胡子,车站那个兵哥哥就有了差距哦?
555B.jpg
  这是小泰姬陵。
5555B.jpg
站在红堡上走廊中,远眺大泰姬陵。
 楼主| 发表于 2011-9-25 09:06 | 显示全部楼层
看电视,那一年福建来了个来自大吉岭的大胡子,说是寻祖,场面很热闹!故有此一问。
发表于 2011-9-27 17:5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匈奴族人 于 2011-9-28 09:14 编辑

《尼泊尔风情》

  在尼泊尔观光的日子里,心情是很轻松愉快的!这是因为尼泊尔对中国人很友好,在景点、途中,经常有人包括老人小孩向你热情举手示意,微笑着说上一句“内没斯得”(尼语:你好的意思)。这里民风淳朴、风景秀丽。当然,作后盾的主要是紧贴我们身后的一片广袤的土地!尤其惬意的是人民币与尼币兑换,是1:11.4的比例。这就使你的口袋鼓鼓的…走在街上是何感觉?你试想一下?…轻松、愉快、安全、兴趣盎然,还时不时地碰到自己人人,拼成一个个战斗小组去战斗斗!---完全是开心、休闲到处跑着玩嘛!以至我被尼泊尔军人拿枪押到兵营时,心里还喜滋滋地在想:咦,好玩…去看看有什么名堂?

从印度返回加德满都后,才更感觉这里有着与印度不一样的生活节奏,风土人情…卡车包括车头也贴满了花图案,也打扮成新娘的嫁妆箱似的,老人尼泊尔帽下插着一枝花,象是在诉说着什么…巴德刚古王宫景区的小巷深处晾晒着谷子,人们在廊亭里聊天打瞌睡、老人在屋檐下家长里短、妇女仨俩聚一起编织,这一切都洋溢着一种宁静、和谐、亲情…少了一种喧嚣、浮躁、焦虑。有一次在街道墙上,一个熟稔的图案突然映进我的眼眶,那是镰刀斧头啊!只是赭色的标语图案,仿佛是革命老区墙上保存下来的红军标语?哦,想起报纸上的报道,尼共已成执政党了!怎么又不是了呢?有人告诉我一句:大家不投他的票,就下去了呗。就这么无声无息的,没见到革命的烽烟、战争的残垣断壁啊?不解。

当然这里也有垃圾、乞讨、房屋建设杂乱无章,从樟木到加德满都我坐的是皮卡,见到司机不停往外塞,外面的就不停往口袋里放,无论是军人、警察还是政府人员。人民、政府要在这块土地上演奏什么样风格的旋律呢?--我只是没有忘记那轻松、愉快、真实的音符!这次我想取一个名字叫--《尼泊尔风情》,丢一些我拾来豆芽瓣瓣进去,哈,有谱没谱?有乐没乐?亲爱的摩友…

1.jpg

泰米尔地区的一条主要小街,大多数中国游客住在这里。龙游挺好的,原来是上海老板,后回国了。从牌子处进去,里面有45家旅馆 3.jpg
去杜比广场的街道。 4.jpg
去杜比广场的街道 5.jpg
这是侧面一条街的街景

发表于 2011-9-27 18:3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匈奴族人 于 2011-9-29 12:26 编辑



6.jpg
   泰米尔小街的搬运工。这是常见的另外一种顶功!

7.jpg
   巴德刚景区的水池清理工。 俯身起来看见我--你要干什么?

8.jpg
   杜比广场的来往行人. 太阳下面很无奈?幸亏有个大布袋!
9.jpg
    卡卡维塔是尼泊尔进印度大吉岭边境上的一个小城。我坐在饭店门口等饭吃,顺便拍拍行人。---举重若轻,雄赳赳---象解放军叔叔一样的!
10.jpg

   打左边来了一个拿手绢的尼泊尔穆斯林。
11.jpg

  打右边又来了一个不拿东西的尼泊尔穆斯林---发现还是同一个大胡子穆斯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摩托吧|优势合作|合作伙伴|小黑屋|联系我们|手机版|www.moto8.com ( ICP: 苏ICP备05001903号 )

GMT+8, 2024-6-2 08:29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