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一哥

北 望 边 城(最后的长城/6# 逝去的边城/83# 长城的故事/99# 全篇终)

 火...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4-2-12 11:2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一哥 于 2014-2-12 23:11 编辑

1-3   资源争夺
当地人管这里叫“双墩子”,一高一矮并排着。没看明白为啥要修出两个,一个不够用吗?但能悟出的就是这个制高点非常重要,否则不会下这么大的力气。也许左边的低矮墩台更像是明代后期的炮台,是为了放置“红夷大炮”修建的,宽大低矮得便于炮手弹药上下运送。
DSCF1510.JPG

长城的作用是多功能的,其中一项就是资源的争夺。尤其是在干旱的西北,水资源更是决定性的战略资源。只要跟着长城走上一段,就能看出古人在设计长城时,不光是要占据地形之利,也同时要争夺控制水资源。因此,长城修到这里时,突然向北伸出一个椭圆形的分布走向。
DSCF1513.JPG

将这一片丘陵圈入长城。说起来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这里有一眼天然泉水。对于游牧业来说,没有水的地方是难以放牧的,而有了人畜赖以存活的水源,那这片地方就具有了最高使用价值。所以,明长城到了这里不但死死圈住这眼泉水,而且还在水源处建了供奉三国关羽的关爷庙。关羽是汉族的战神,成吉思汗是蒙古的战神。在这里,在这道长城上,两个战神,两个民族崇尚的英雄在此相遇了。然而,谁是历史的赢家?
DSCF1516.JPG

“老城”是当地对明代万历二十七年(1599)与修造长城同期在这里建造的军事城堡的叫法。为了控制这个水源地,明清时期均在此驻守重兵:“游击、千总各一名,官战马八匹,马战兵八十五名,战马九十四匹,步战兵三十八名,守兵二百五十二名”。有主动出击的骑兵和步兵,也有专职守城防御的士兵,可谓兵种齐全,职责明确。
DSCF1517.JPG

如同骤然急拐的弯道,长城在山坡上拐了一个急弯,将水源紧紧抓住。那时在这里发生的争战,不仅是土地之争,更是一场农耕民族和游牧民族争夺水资源的战争。
DSCF1518.JPG

点评

一哥辛苦了丶看你的帖子真是一种享受丶长见识丶再次给你鞠躬丶祝一哥马年吉祥如意丶  发表于 2014-2-12 18:54
 楼主| 发表于 2014-2-12 12:27 | 显示全部楼层
公路截断了长城,路边竖立了保护碑。
DSCF1688.JPG

昌林山下的老城遗址,还能看出这里曾经有过几百个秣兵历马的边关将士?
DSCF1690.JPG

曾经阻断蒙古鞑靼部落进入的长城已变成提供交通便利的道路,这是当年的修筑者万万想不到的,还以为是万年的铁桶江山呢,其实都是浮云。
DSCF1694.JPG
 楼主| 发表于 2014-2-12 12:54 | 显示全部楼层
1-4   孤寂烽燧

省道308公路边的山口台地上,一座完好的明代烽燧。
DSCF1435.JPG

沿着废弃的老路前往这座烽燧
DSCF1747.JPG

明代的烽燧通常是六个人把守,各有分工,实行的是征役制,想不去都不行。
DSCF1750.JPG

地表散落的陶器碎片,像是一个罐子或陶盆的边沿部分
DSCF1752.JPG

一个陶碗的残留底部。它的主人早已消失在历史的风尘中,草民之命,轻如一粒草芥。
DSCF1753.JPG

 楼主| 发表于 2014-2-12 13:44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忘历史丶缅怀过去是我辈应该大力提倡的丶一哥做到了丶表现得非常优秀丶是我学习的榜样丶一哥丶真正的一哥丶我代表我家九囗谢谢你!!!!!!一哥加油丶我会时刻关注您。  发表于 2014-2-2 16:58 IP:110.245.20.19:2179

您过奖了!我也是边想边做,至于能做到多少,做到什么程度,我唯有自勉之。
感谢您的厚意!您的一家九口人也是中国社会进程的一面镜子,正是无数个“家史”的组成,才能更好呈现社会历史的发展!
 楼主| 发表于 2014-2-12 13:53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梅三哥 发表于 2014-2-3 00:49
生存淘汰是自然规律,,,有些事是必须来的,,,看现在不是很好嘛。。。回忆不是仅仅是让人触发伤感,,, ...

人类社会的“丛林法则”远比丛林里自然规律更加残酷,强者为了维护强势,当然是推崇生存淘汰,而弱者本无话语权,自然是命如草芥。现在好不好,不仅仅是成功者的评价,同样也需要弱者的感受。
 楼主| 发表于 2014-2-12 14:05 | 显示全部楼层
国文张 发表于 2014-2-3 02:35
先给一哥鞠躬丶谢你再次敲响了民族的警钟丶只有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才有此感受丶痛在骨子里的事是我们那个年 ...

老哥的鞠躬不敢当!民族警钟不敢说,算是发出点边鼓的声音吧。
您说的我都明白,也能理解!紧握您的手!
您若想发图,尽管就发,不必客气!
我再次感谢您的厚爱!
 楼主| 发表于 2014-2-12 14:09 | 显示全部楼层
纵横山鹰 发表于 2014-2-3 07:43
这个小军包上的木质扣是亮点!
一哥相片的构图,道具的使用,光影的利用渐长!学习{:soso_ ...

有木扣的老军包还真是不多见了,呵呵
其实对于光影构图,我还是懵懵懂懂的,只是凭直觉去拍了。
黑白漂移的理念还真是如你所言,侵入骨髓了,呵呵
 楼主| 发表于 2014-2-12 14:16 | 显示全部楼层
国文张 发表于 2014-2-3 15:17
再那个年代丶全国不止就是长城的损坏丶其它文物也人为损坏消失很多丶很多丶当年某些人为了个人利益使得 ...

您的热忱让我感动!我也给您鞠躬了!
比起文物的破坏,更严重的是对文化的破坏,文化传承的断代!

点评

谢谢一哥丶我尊敬您这样有学问丶做事一丝不苟的作风值得我们大家尊重!!!!!!  发表于 2014-2-12 20:08
 楼主| 发表于 2014-2-12 14:18 | 显示全部楼层
国文张 发表于 2014-2-3 20:06
看了丶想了丶感慨多多丶再次给你鞠躬丶辛苦了一哥!!!! ...

非常感谢您!由于春节期间我因故去甘南一些时日,因而未能及时回复您,还请见谅!
 楼主| 发表于 2014-2-12 14:22 | 显示全部楼层
最爱-老五羊 发表于 2014-2-4 16:47
说实话,''一哥''的游记看了很受感触,无论图片文字学习再学习


呵呵,不足之处想必你更能看出,因为同在甘肃,你也是很熟知的
 楼主| 发表于 2014-2-12 14:45 | 显示全部楼层
骑士老黄 发表于 2014-2-11 22:28
感爱.欣赏一哥境头里长城千百年风雨残存后的凄美和述说......

感谢黄哥的关注!紧握你的手!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4-2-12 14:47 | 显示全部楼层
见你一次就顶你一次~~~~~~~~~~!!!!!!!!!!!!!!!!!!!!!!!!!!!

点评

见你一次就谢你一次!呵呵  发表于 2014-2-12 14:58
发表于 2014-2-12 15:53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章、好图片。
发表于 2014-2-12 22:40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位默默探寻历史足迹的旅人,风沙为你翻动那沉沉的书页,遗失的文明之门就这样被打开

当我们惊叹的时候,刘哥,你的汗水和孤独在哪里?

为这个美好夜晚记下

又下雪了,长城和墩台上应当一样的雪白
 楼主| 发表于 2014-2-12 23:31 | 显示全部楼层
三月SY 发表于 2014-2-12 22:40
一位默默探寻历史足迹的旅人,风沙为你翻动那沉沉的书页,遗失的文明之门就这样被打开

当我们惊叹的时候 ...

说不清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了一个人的独自骑行。
常说单骑摩旅是孤独的,可我常常将自己置于和古往今来的交融对话中。
那种时光犹如春天里,把自己美很好地埋进去,那一刻,我不是寂寞的。。。

有一首歌几句歌词写得好:

我相信什么样的人有什么命
我相信什么样的人长什么样的心
。。。
你骑摩托车开出了那片戈壁
穿过我的那片荒野
这次我满眼都是甜蜜
。。。
我相信什么样的人有什么命
我相信什么样的人弹什么样的琴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摩托吧|优势合作|合作伙伴|小黑屋|联系我们|手机版|www.moto8.com ( ICP: 苏ICP备05001903号 )

GMT+8, 2024-4-27 08:35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