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一哥

北 望 边 城(最后的长城/6# 逝去的边城/83# 长城的故事/99# 全篇终)

 火...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4-2-19 09:2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一哥 于 2014-2-19 21:24 编辑

3-4   《逃难曲》

长城是说不完的,长城的故事更是说不完。
长城脚下的那些悲欢离合就像一块块石头被砌进历史里,掩埋在记忆深处。
0.jpg

然而长城又是一道打开历史的大门,只有走进这个尘封的大门,让阳光照进那些黑暗的角落,我们才不能看清我们从哪里走来,又走向何处。
1.jpg

这位戴着一副老式水晶石头眼镜的三弦老艺人,打小就是在老城的长城脚下长大的,他说修长城和建农家房子没啥两样,都是用黄土打出来的。老人一副烟熏的沙哑嗓音很有特点,搁在现在的好声音好歌曲的舞台上,正是当下备受推崇很时尚的好嗓子。
2.jpg

他以前是农村代课老师,后来又成为一个民间三弦艺人。不算富裕的他,专门到兰州买了把上千元的三弦。他的老伴是十里八乡有名的三弦唱家,老两口经常在家夫弹妇唱,自得其乐。老人走到哪都带着他的烟袋锅,烟袋是羊皮的做成的,磨得锃亮的烟锅烟嘴嵌在烟杆两头,那烟杆可是用鹰骨做成的。这多年的烟袋锅也是他的宝贝。
3.jpg

儿女们都生活成家在外,家里只有老两口相依为命。靠着种植的十来亩的玉米葵花籽,过着散淡平常的日子。虽说院落不大,但被老伴拾掇的很整洁。这老两口都是爱干净的人。
4.jpg
发表于 2014-2-19 09:47 | 显示全部楼层
长城就像是一条长长的镇纸,将华夏西边广袤的大地舒展压平,就此书写挥洒上了千年中华文明,这张巨大的纸卷上不仅有优美儒雅的汉字,也有婉转秀丽的维文蒙文哈萨克文,还有俊朗挺拔的藏文,乃至飘逸洒脱的阿拉伯文。

-------对长城如此定位一哥是第一人!大气!
发表于 2014-2-19 09:48 | 显示全部楼层
写得好!不过我们对长城不太了解,当学习吧。
 楼主| 发表于 2014-2-19 11:2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一哥 于 2014-2-19 22:01 编辑

我和三弦老艺人谈论着三弦曲牌曲调。他拿出一个手抄本让我翻看,这都是他多年四处搜集,亲手抄录整理的。当地叫“三弦”或“小曲”,正式名称叫“古浪老调”,起源于明代。古浪老调只流传于古浪一带,虽然与眉户剧有亲缘关系,但带有明显的地方特色,显得更质朴,更古奥,更具乡韵土味。在表现方面,尤其长于叙述悲酸凄婉的磨难故事。其音调高亢、昂扬,旋律曲折回还,乐句长短相间,节奏快慢相应,风格粗犷而不失细腻,格调通俗而不失幽雅。老人的手抄本里面既有明清流传下来的传统曲目,如《大赐福》、《下四川》、《阴功传》等,也有描述彭德怀一野解放兰州时的《打西北》,不但具有叙事性,而且是当时人们眼见耳闻,还具有一定的文史价值。其中有一首《逃难曲》,开篇第一句就是“中华民国的十八年”,一下子就叫我注目起来,因为单凭开篇年代用词就不会是后世所作。
6.jpg

我向老人请教这首《逃难曲》的缘由来历。老人说这首三弦老调曲子,是他早年从一个过世的老艺人那里传抄来的,本来古浪老调一般只在古浪一带传唱,这首曲子年代久远,流传不广,现在更是没人唱了。民国十八年正是1929年,唱的是那场八十五年前死人无数的西北大饥荒。这首《逃难曲》是当年亲身经历饥荒,死里逃生后的无名艺人创作的,也可以说是无数个死难的百姓用命写成的。但在我们这个块古老的土地上,千百年来百姓草民的苦难向来是最易被淡忘和掩埋掉的,这首《逃难曲》也是极有可能随着乡村民间艺人的无闻而消失的。
7.jpg

因此,我一字一句,边读边抄着民国早期民间创作的《逃难曲》,向老人请教我没读懂的词句,我想挖掘保留下这首包含着无数人命的苦难曲词,更不想在我有幸见到时再让它失传湮灭掉。有时记忆的保存价值会高出我们当时的认识程度。
《逃难曲》曲子内容记录的是1929年西北大灾荒时,古浪县大靖镇的灾民逃荒到宁夏中卫的逃难过程,是灾民们沿着古浪景泰长城一线向东逃亡的真实写照。其中的各个地名至今仍在,所以,我骑行探访古浪景泰长城的一路,也是对照回顾长城脚下这民国十八年西北大灾荒的一路。
10.jpg

《逃难曲》唱词:
中华民国的十八年,平古两县地方干,老天爷旱了年荒
人无粮来马无草,饿死了骆驼和牛羊,老天爷给的孽障。
山无坝川四坝,榆树出在昌岭坝,家家扒皮日头晒;
城里人扒皮去远,□□灯物都卖完,年轻人投了营盘
儿子吃了国民军,老爹又来在营盘门,不让你进少见儿面;
来在家里见老婆面,站岗在营盘门上站,见儿子再是妄然。
儿子当了国民军,丫头子卖到了中卫城,老汉们全不中用。

平古:是指今天的永登、古浪两县。永登,旧称平番。
孽障:西北方言。可怜无奈的意思。
营盘:当时是指军队的营地,意思是年轻人为了活命去当兵。
扒皮:灾民无粮,每家都靠扒下榆树皮充饥活命。
国民军:是当时冯玉祥在陕甘一带所属的西北军。
丫头子:女儿。

9.jpg
发表于 2014-2-19 12:25 | 显示全部楼层
自从长城修筑那天起,建起长城与扒掉长城,就成了农耕民族和游牧民族各自为生存而战的拉锯战。真好!
 楼主| 发表于 2014-2-19 12:4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一哥 于 2014-2-20 00:21 编辑

人吃人来狗吃狗,鹰雀老鸦吃石头,还不走有啥守头?!
鸡娃狗娃吃完了,老汉们打发青年人走,半夜会儿起身走了;
男人背的锅和碗,女人们背的被和毡,娃娃们支嘛乱喊。
裴家营草窝儿滩,涝坝沿上泡水蓬,趟红水实实难闻;
清水里掏锅儿里炒,磨上推下来看着好,吃下去把命要掉;
娃儿吃上脖叶烧,老汉们吃上心里潮,思想起把命要掉。

“人吃人来狗吃狗,鹰雀老鸦吃石头”这句话流传很广,至今在甘肃各地说起民国十八年,人们就像说谚语一样随口而出。我没读懂唱词中的“泡水蓬”和“趟红水”是什么意思,老人解释说,水蓬也就是常说的赤蓬(下面照片中的红色植物即是),一到秋天红彤彤的一大片的,倒是好看。词中意思是说粮食没有,榆树皮也吃完了,人们开始像牲畜一样开始吃草了,吃法是先将赤蓬草放进水洼里浸泡,将里面的红色色素散发出来。因为不浸泡处理的话,直接吃了会死人的。然后将晒干的赤蓬草放进热锅里炒熟,再推磨磨成像面粉似的草粉,实际上是中看不中吃。“脖叶”是西北方言里说的胸脯,“脖叶烧”就是指赤蓬草粉对食道肠胃的刺激,令人非常难受。人吃草,不但不易消化,而且还容易便秘活活胀死人。人能像牲口一样吃草,但人不能一下变成牲口,吃草哪能不会觉得难受要命呢!
23.JPG

裴家营过来是关爷庙,走到大岭打了个尖,到红水才是一站;
红水过去是白墩子,不种庄稼靠盐池,逃难的人们跳上去;
白墩子过去是天涝坝粱,这条大路真难过,叫老乡洋钱给我;
天涝坝过去是营盘水,到营盘水打了个尖,放着吃这些歇缓;
一天走的连连站,黑了爬的沙漠旋,娃娃们哭着都不站;

“裴家营”正是我们拍摄微电影跟前的一个小镇,长城从那里经过。“关爷庙”就是在前文“资源争夺”一文中明长城圈住泉水的地方。图片中这个废弃的村庄街巷就是唱词中的“大岭”。“跳上去”是说人们翻过盐池的晒盐土坝。“叫老乡洋钱给我”是当时的土匪劫道对灾民说的话。
8.jpg

到红水才是一站”指的就是图中这个石砌长城西边景泰境内的红水堡。这些个当年的词语,若不是有老艺人给讲解,我们这些没有见闻经历过的,哪能读懂明白呢?也只有从他们那个年代那些悲伤中过来的人们,才知道这一字一句中饱含着多少苦难!
15.JPG

营盘水过去是干塘子,一碗凉水五分钱,没铜钱活活渴死;
干塘过去长流水,逃难人们爬倒了喝水,想炒面却无一嘴;
朝前走望后看,上了沙坡往下看,看黄河一道明川。
他朝东你朝西,黑夜里爬在古庙里,到天明再拿主意。

红敦子也是当年灾民们逃难的必经之路。“干塘”、“长流水”都是今天的甘宁交界,沙坡头以西的沙漠戈壁地区,都建有此地名的火车站,常规地图可见。

21.JPG

可怜可伶真可怜,拿起烟锅子没火镰,干拌嘴不见冒烟;
银水桥放舍饭,一个人舀者两马勺,男女的人又饿又渴。
中卫城倒把门,两个老乡来站岗,身背枪手提钢刀;
叫一声老乡你是听,我们大靖遭了年荒,逃难的人都是好人。

“火镰”是比火柴还原始的打火石。毕竟还有些士绅慈善救灾,拿出粮食在“银水桥”这个地方给灾民施舍“放舍饭”,救人一命。等好不容易死里逃生到了中卫城下,还要遇到当地民团士卒的盘查刁难。
图片中的长城烽燧下的山沟,正是当年灾民扶老携幼向东逃去的路径,一路上不知冻饿倒毙了多少个灾民百姓。这长城脚下的路啊,不也是一条尸首相望,铺满了人命的路吗?!
20.JPG

点评

长城,更像是华夏各族绵延上万公里,横亘几千年的一道深深的疤痕, 一部浸透无数鲜活生命的百姓血泪史!  发表于 2014-2-21 19:24
发表于 2014-2-19 14:35 | 显示全部楼层
好一段古浪老调血泪史。
发表于 2014-2-19 14:4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赞一哥
 楼主| 发表于 2014-2-19 14:5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一哥 于 2014-2-20 00:23 编辑

这场旷世大灾荒在当时不是不为外界知道,民国报刊媒体也刊登了相关报道。我找到了一些当时的影像资料,从中可以看到更多真实的人间惨剧。

《为西北各省灾民请命》农事双月刊 1929年年第4卷第4期
《为西北各省灾民请命》农事双月刊 1929年年第4卷第4期.jpg

《西北灾情日重》良友画报 1929年第39期
《西北灾情日重》良友画报 1929年第39期.jpg

《中国西北灾荒问题》秦含章 国立劳动大学月刊 1930年第1卷第4期
《中国西北灾荒问题》秦含章 国立劳动大学月刊 1930年第1卷第4期L.jpg

这是保存下来的灾民纪实照片,拍摄的正是永登地区的灾民
甘肃平番县(永登县)西门外沿路难民流离之状-民国十八年(1929年)甘肃平番县(永登县.jpg

这些古浪灾民不但因旱灾颗粒无收,流离失所,还被土匪打劫一空。
古浪黄羊川被旱被匪难民之流离载道-民国十八年(1929年)甘肃古浪黄羊川大旱,饥民遍.jpg

 楼主| 发表于 2014-2-19 15:0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一哥 于 2014-2-20 00:29 编辑

扒光吃尽了树皮的兰州灾民,树杆变成惨白一片。
民国18年皋兰县灾民每日在树木处刮吃树皮树叶为生.jpg

和政县。不知是被饥民还是被野狗吃光了下肢的灾民尸体。
民国1929年甘肃省宁河县城内难民饿死者惨状.jpg

定西县的人吃人
民国时期甘肃省定西城外官坑掩埋不及的饥民死尸被分食.jpg

临夏县灾民抛尸野外,当地慈善组织运送掩埋尸体
目录检索干旱文献 民国十八年甘肃省临夏丛葬饿殍图....jpg
 楼主| 发表于 2014-2-19 21:5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一哥 于 2014-2-20 00:39 编辑

据统计,从1928年到1930年的这场西北大灾荒,遍及陕甘周边八省。仅甘肃一省当时人口总数为600万,全省64个县有58个县受灾,灾民达250万,仅仅兰州的灾民就达11万。全省先后有140余万人死于饥饿,有60万人死于瘟疫,有30万人死于兵匪之手。有6万人口的定西县,灾难过后只剩下了3000人。兰州则有8万人死于这场灾难连鸟兽不食的观音土都成了饥民果腹之物,这种惨状下,焉能不出现人吃人的的人间惨剧?!时有民国报纸报道:吃人者云:“本人子女之肢体,若不自食,亦为他人所食。”
16.jpg

我把这些写出来非在有意抹黑民国,而是因为这就是曾经真实发生过的历史悲剧,还存在于长城脚下的人们记忆中。这场大饥荒虽是因气候异常,持续干旱,导致农民变灾民,灾民成流民,但流离失所的无地流民则必为暴民。在农民占绝大多数的东方,革命基本就是土地革命,而这就是中国共产党进行的中国革命的成功所在,也是国民党大陆失败退据台湾的根本原因。我不太赞成那些情绪化之下刻意美化民国。是的,民国有许多美好的东西,有我们今天不该失去的东西。民国不是被渲染夸张的天堂,也不是被诋毁抹杀的地狱。今天的我们眼里的民国,实际应该是我们重新认识,真实还原的民国。
17.JPG

我向老人逐字核对了《逃难曲》的唱词,杯中的热茶冒着热气,外面天已经黑下来了。老人的老伴在一旁静静地听着,有时插上一两句,我们一起回到了过去。聊到老人的家世,他父母早已过世,和当地农家一样,把父母的遗像摆在正屋中间。先人遗像背后墙上贴着两个伟人像的中堂,四张肖像放在一起,看着这在农家司空见惯的场景,却总让我有种说不出的感觉和意味。
又接着聊到解放后,老人说解放后日子好过了,但还是年年要饭,打我小时候记事起,就是年年都要出去要饭。我问解放了分地了为啥还要饭,老人说不要不行啊,口粮不够吃嘛,从前的地主也就是个能吃饱。我问要饭要到了什么时候才不要了呢?老人想了想,说到了打倒了“四人帮”以后,华国锋上台了,人民公社解散的前两年才不出去要饭了。我说要饭的滋味不好受吧?老人笑了起来,看了老伴一眼,说都是妇女们结伴出去要饭,走的时候高兴的很呢,唱着歌就跟上走了。老伴也呵呵笑了起来,我大为讶异地问道为啥要饭还会那么高兴?老伴接过话来,说我们都是到河西走廊的武威张掖去要饭,那里人好,给的多,能吃饱。我说去那么远不怕迷路走丢了吗?老伴说不怕,一直有边墙呢,看着走,丢不了。
长城,又是长城!逃荒是跟着长城走,要饭也是跟着长城走!
5.jpg

我又问道:六O年的时候这里怎么样?老人看着我缓了口气,说六O年啊,那又是饿死了一层子人啊!我顺着往下问:那从五八年到六O年饿了三年吗?老人摇头说,五八年没饿着,倒是吃得饱饱的,公社里办食堂,大家伙随便吃,那时还兴吃社会呢。我没听明白,问啥叫“吃社会”?老人笑起来,说那时到哪达食堂都是吃饭不要钱,越是出身成分好越敢吃,地富反坏右就不敢。于是农村就出现一种成天啥也不干,就是走动窜西地到处打听,哪里的食堂做好饭,就到哪里白吃的人,所以叫个“吃社会”。
11.jpg
废弃的大岭村民房门额上的照妖镜

我问后来呢?老人拉长了声音:后来就没饭吃喽。你想啊,人人不下地,都去大跃进炼钢铁了,地里荒得尽长草了,哪还有吃的!能逃荒要饭的都走了,我们这里到了六一年还有饿死的人呢。我问都往哪里去逃荒?老人说一般都往河西走廊那边走,不过饿死在路上的也不少。还有去民勤的,民勤的也有往我们这里跑的,饿死渴死在沙漠里也有呢,人都饿急了,到处乱跑着呢。我问走不了咋办呢?老人看了我一眼,用手指点了点眼前摊开的古浪老调手抄本,说就是吃刚才说的赤蓬嘛。我问老人:你吃过吗?老人答道,咋没吃过!吃下去人烧的很,老想喝水。说到这里,老人忽然笑了起来,但我得出来那是苦笑。老人笑道:说起来也怪,五八年那两年,地里没种庄稼,可是我们这儿的赤蓬是一大片一大片的,长得密得很,到处都是红红的,吃都吃不完。说完这话,老人不言语了,老伴也不啃声了。他们沉默着,我也默默地看着他们。
13.jpg
废弃的大岭村农家房舍
 楼主| 发表于 2014-2-20 00:10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五八年至六O年期间所发生的,网络上不时掀起争论。认为只是自然灾害,没有饿死人或极少个例的,仍然使用官方传统称为“三年自然灾害”的叫法,认为是极左路线政策造成的人为大饥荒的,则称为”六O年三年大饥荒“,并争论到那三年的非正常死亡人口到底是多少。一千万,二千万,三千万,乃至四千万的数字都有,信也罢,不信也罢,人已经变成了数字。但抽象的数字往往无法给人带来实际的感受,真实的图片才能更加震撼我们!在这期间是否出现人吃人的问题上,有些人坚决否认,认为那是在黑暗的民国时期才会出现的。实际上如同民国,各地不同程度地出现了人吃人。瞪眼不承认的这种人不是丧尽天良,就是别有用心!

1960年刘家远杀子食子现场照片
1960年刘家远杀子食子现场照片!.jpg

作家杨显惠的《夹边沟》和《定西孤儿院》有着真实详尽的描写。
图为当时定西孤儿院的孤儿们聚餐的场景
定西孤儿院老照片2.jpg

点评

我们村当时也饿死二十四囗人丶再人快要没气时候大队长带人丶给他她喂米汤丶等上面即当时的公社来人检查丶大队说人不是饿死丶是吃的太饱撑死的丶哪时上下都在说谎丶一亩地产五百斤粮丶非说成二千斤丶谢一哥丶您辛苦了  发表于 2014-2-20 08:24
发表于 2014-2-20 00:34 | 显示全部楼层
惨惨惨!
 楼主| 发表于 2014-2-20 00:45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些铁证如山的权威证据是能否认了的吗?!
甘肃某地人吃人的统计资料1.jpg

甘肃人吃人的统计资料2.jpg

甘肃人吃人的统计资料3.jpg

甘肃人吃人的统计资料4.jpg

甘肃人吃人的统计资料5.jpg

点评

我们总是对日本不肯正面历史感到愤怒,其实我们又何曾真正面对过自己的过去! 哪怕仅仅只是过去了几十年!哪怕还有千万上亿的亲身经历者依然健在! 哪怕现在资讯已无法封锁和掩埋,大众也远不像以往那么好愚弄  发表于 2014-2-21 19:35
一哥敢为天下先丶敬佩丶敬佩丶希望有更多的人了解这段历史丶千万别再重演!!!!!!老夫再次给您鞠躬!!!!!!  发表于 2014-2-20 08:35
发表于 2014-2-20 01:04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刘这是要逆天啊,触目惊心。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摩托吧|优势合作|合作伙伴|小黑屋|联系我们|手机版|www.moto8.com ( ICP: 苏ICP备05001903号 )

GMT+8, 2024-4-28 06:29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