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一哥

北 望 边 城(最后的长城/6# 逝去的边城/83# 长城的故事/99# 全篇终)

 火...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4-2-17 14:4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一哥 于 2014-2-17 23:00 编辑


36.jpg

边塞牧歌
37-边塞牧歌.jpg

古道残垣夕阳斜(陈淮告诉我,这张照片成绝版了,因为这处长城现在已经倒塌了)
39-古道残垣夕阳斜.jpg

残垣夕照
38-残垣夕照.jpg
 楼主| 发表于 2014-2-17 14:5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一哥 于 2014-2-17 23:02 编辑

峡口城西边的长城
41-峡口城西边的长城.jpg

峡口村
42-峡口村.jpg

早晨,长城边的羊圈
43-早晨,长城边的羊圈.jpg

十月初五傍晚。(陈淮的长城驿站,只有他才知道山丹长城什么地方最美,他的驿站什么时候最美)
40-十月初五傍晚.jpg

陈淮老师的长城驿站在2013年被摩托吧授予甘肃山丹长城口长城驿站摩托吧接待站”。

附:接待站各项情况介绍

一、地理位置及环境:
山丹县地处甘肃省河西走廊中部,东邻武威,西连张掖,南接青海,北靠内蒙古。山丹长城口位于312国道2108公里处,距县城20公里,丝绸之路旅游线穿区而过,下车即可观赏,极为便利,区内水电讯设施齐全,有加油站、饮食商贸门点共70多家,还有长城陈列馆供游人参观,从1993年开始被列为旅游区。
二、周边旅游资源:
山丹汉明长城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中部,被誉为“长城露天博物馆”,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世界文化遗址之一的古长城遗址重要保存段,是目前国内保存最完整的一段古长城。汉明长城虽建于不同年代,但走向、长度却完全相同。像这样不同历史年代修筑而同时并行并至今留存较为完整的长城段在国内绝无仅有。此外山丹还有全国室内最大的泥坐佛—山丹大佛寺,世界第二大、亚洲第一大军马场、国家级4A级旅游景区—山丹军马场,国家级AAAA级旅游风景区-山丹焉支山森林公园。
三、摩托吧接待站的设立:
设立于位于山丹长城口,作家、摄影师陈淮的自建院落。该院占地八亩,紧邻山丹长城陈列馆。据长城不足百米。院落可满足停放汽车十余辆,摩托几十辆。生活设施齐全,水电网络齐备,能提供车辆维修保养工具。现有客房5间,可住宿10—15人。可命名为“甘肃山丹长城口长城驿站摩托吧接待站”。
作家、摄影师介绍:陈淮,男。1957年5月4日生于兰州,曾于河西走廊的山丹县插队。1976年底招工回到兰州,在一家医院做过手术室护士、病理科技术员等工作。1986年退职。1987年开始学习摄影,从1994年开始,学做报道摄影,较多关注广义的河西地区之历史文化、人文地理。1999年变卖兰州的房产,在河西走廊中部的山丹县长城口买地盖房,常驾驶汽车摩托,浪游在河西走廊及周边的野山野水、戈壁大漠去拍照、记述,描画河西的美景,诠释河西农牧民的日常生活与内心世界。自1997年起在台湾《大地》地理杂志陆续发表《乌鞘岭》、《祁连山牧马人》、《武威》等十余篇介绍西部人文地理的报道后,还常给《中国国家地理》、《人文地理》等多个期刊投稿。2001年由浙江摄影出版社出版了《河西走廊—古道桑田与祁连牧歌》、2003年由台湾秋雨出版社出版《黄河远上》画册。而他的《西部大地探访系列丛书》也已经完成了《山丹长城》、《黄土高原纪行》、《大漠孤烟阿拉善》、《河西走廊—边塞、古道、祁连》四本。并开设了《西部大地》个人长城网站以及长城博客。
四、接待站服务项目:
1.住宿:住宿标准为30—50元/人
2.旅游咨询:提供山丹、河西走廊及周边祁连山、阿拉善旅游路线。
3.自助维保:提供车辆修理工具和场地
4.汽摩自驾:A.提供汽摩自驾向导  B.汉明长城汽摩自驾游
C.焉支山祁连山自驾游  D.阿拉善大漠自驾游
5.长城徒步游:A.一日汉明长城徒步游体验团(长城口—金山子)
B.二日汉明长城徒步游体验团(长城口—金山子—石峡古堡—绣花庙)
6.《西部大地探访系列丛书》签售
7. 长城旅游纪念品
发表于 2014-2-17 15:17 | 显示全部楼层
越写越厚重,愈读愈感慨。尤其是龟城那段,只有生长在西北,才能听懂信天游的孤独,望穿黄土塬的苍凉。经济发展至此,还有多少人愿意拨开沙尘,让逝去的残响轰鸣迷醉的心灵?一哥这份坚持不易,确实需要一种真正的关怀!

后面的照片也越来越有感觉了。一哥有转型的潜力!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4-2-17 15:43 | 显示全部楼层
增长知识!更想去看看了!!
发表于 2014-2-17 17:41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一哥丶辛苦了丶你的姓名无人知晓丶你的功绩永世长存!!!!!!给你敬礼

点评

呵呵,挺有名的,我们吧里文化区的版主,兰州市摩协秘书长,副主席,兰州西旅会创始人之一,兰州民间工艺美术师,摩托车社会活动家,文化旅者,甘肃省委宣传部特约编剧,多个杂志特约撰稿。。。。。。  发表于 2014-2-17 20:10
 楼主| 发表于 2014-2-17 23:47 | 显示全部楼层
3-2   《李德全打官司》

这里是古浪县直滩乡的新城村,庄稼地里的玉米正在最后收割。说它是新城,那是因为这里的村民都是从十几年前从老城村搬迁过来。
1.jpg

他们都是明代修长城的戍边人后裔,很多人其实说不清先祖故里了,于是都含糊地说是山西大槐树那边来的。他们说,以前祖祖辈辈都是住在长城里面的,没有居住在长城外面的。搬到这里后,玉米和葵花籽是他们的主要收入来源。这里比老城那边地势要更低些,收成也更好些。
2.jpg

看似很有诗意,实际搬运起来很是辛苦
3.jpg

玉米杆是冬天喂养牲畜的主要饲料。玉米真是个好东西。
4.jpg

玉米在每个农家场院里都有堆放晾晒。推门一进,满眼都是金灿灿的。
5.jpg

西北边塞的夜晚是寒冷的,用它们烘热农家的土炕,温暖着一家老小的期盼。
6.jpg

 楼主| 发表于 2014-2-18 14:0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一哥 于 2014-2-18 16:55 编辑

这里缺乏地表降水,以前都是靠天吃饭。后来兴建了黄河提灌工程,修筑了大小水渠,才彻底解决了十年九旱的吃饭问题。
7.jpg

新城村村民们的歌舞才艺闻名四邻,每逢年节都会被邀请表演秧歌社火和演唱秦腔。村里的妇女们自发每晚来到村活动室跳跳健身舞。她们说这样有意思,不闷。于是,跳舞的场景就变成了我们拍摄微电影的开片场景。
8.jpg

电影故事是表现和再现新城村发生的一件真实故事。村民们自己演自己,全部都是群众演员。
9.jpg

我和村里的一位三弦老艺人合作,他弹曲,我作词,把故事的来龙去脉写成三弦唱词,用兰州文理学院和新城村的文艺晚会演唱方式,串联故事的情景再现场景。我对剧本的撰写编排是影片全部用原音原声,不做旁白解说,用当地老百姓自己喜闻乐见的民间曲艺形式去展现。
11.jpg

弹唱的三弦被称为“古浪老调”,曲调古雅而又苍凉,应该是长城戍边将士从南方带来,流传至今。现在已录入甘肃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一位村民大爷带着孙子前来观看,其实传统文化就是这样由长辈带着晚辈,耳濡目染地一代代传承下来。
10.jpg
 楼主| 发表于 2014-2-18 15:1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一哥 于 2014-2-18 16:57 编辑

故事梗概是甘肃省属于西部经济落后欠发达省份,自然条件较差,农民增收缓慢,因此从2012年开始进行“双联”活动,就是让各部门企事业单位结对支援农村,促进农产劳力输出,科技引进。所以,兰州文理学院的陶元峰教授也来到了长城脚下的新城村,带领学生向村民进行普法宣传。
14.jpg

西北教育条件差,自然农民文化程度也不高。法律意识不能说没有,但不少只是停留在“杀人偿命,欠债还钱”这个层面。一旦发生了涉及法律的具体问题,往往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对。
12.jpg

家庭邻里纠纷上也往往是公说公的理,婆说婆的理。西北的乡民头脑中至今还是忌讳打官司,因此普法宣传和入户调解就成了乡村接受欢迎和必不可少的方式。
13.jpg

新城村的村民李德全过去常年在某国企电信公司工作,是一名技术工人。他一直认为自己给电信局工作,就是电信公司的人。根本不知道电信公司偷偷将他们转到另外一个劳务输出公司,变成了随时可以一脚踢开的临时工。结果在一次从电信通讯塔架上掉下来,在医院里昏迷了八九天,醒来后发现无人过问。家人找电信公司理论时,人家告诉他们说不是人家公司的人,而且还反倒一纸诉状将李德全告上了法庭,反过来让他给电信公司赔钱。这下,李德全一家人全都蒙了,怎么也搞不清楚这是个什么道理。正赶上陶教授来到新城村,于是万般无奈的李德全来到兰州文理学院驻村工作站想问个明白。
15.jpg

陶元峰教授热情接待了村民李德全,对他的遭遇深表同情,得知李德全因工伤住院已是一贫如洗的境况,当场表示愿意无偿提供法律援助,为村民李德全讨回一个公道。
16.jpg
 楼主| 发表于 2014-2-18 16:5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一哥 于 2014-2-18 17:01 编辑

还有两天就开庭了。于是陶教授带领学生连夜赶写诉状,第二天一大早赶回兰州向法院提交。后来陶教授又自费去外地取证,跑前忙后的全程代理。最后在陶教授的热心帮助下,几经周折,村民李德全终于讨回了公道。后来这个感人事迹被上报有关宣传部门,于是确定拍摄这部微记录电影,以此弘扬凡人善举,传播正能量。所以,影片片名就叫做《李德全打官司》。
18.jpg

其实这是一个本不应该发生的故事,一个原本不需出现握手的场景。但在我们这个社会转型时代,现实发生的要比创作想象的更精彩更丰富。一个在广告里光鲜夺目、传递福音的电信部门,背后却是沦丧起码的企业社会责任感,以庞大的集团势力欺负一个弱势村民。在民主法制的路上,我们依然还有漫长的路要走。
19.jpg

《李德全打官司》节选唱词金关银锁古浪县,西北武当昌灵山,昌灵山下老新城,大明长城在此间。文理学院进家园,好比文曲星下了凡,入户普法搞宣传,为咱们农民解忧烦。话说村民李德全,法院传票被传唤,要问为啥打官司,且听我来表一番
17.jpg

老李本是电信员,通信技术不一般,通信铁塔拉电线,千里通讯做贡献,不想工伤出危险,一连昏迷八九天,本该按法理赔办,反遭诬告受刁难。法院升堂后个天,愁得老李团团转,不知咋办主意乱,背善孽障实可怜。政法老师陶元峰,识文断法是高人,闻听此事怒拍案,法律援助救危难,依法定夺辨因缘,连夜赶写诉讼卷。几上兰州下凉州,千里奔波无怨言,农民权益挂心尖,三进法院保维权,终是国法比天大,驳倒诬告有青天。。。
20.jpg
 楼主| 发表于 2014-2-18 17:5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一哥 于 2014-2-20 02:23 编辑

3-3   红色证明

在新城村拍摄影片期间,我和村民闲聊他们的先祖故里,一块闲聊的村支书突然说我家和别人不一样,我们是四川人。我惊愕地望着这个说着一口古浪当地方言的村支书。他见我不解,继续说道,我父亲是当年西路军的,我们老家是四川省卢山县的,现在老家那边还有亲戚呢。原来如此!村支书又从屋里取出一本红色塑料封皮的证件递给我,只见封面上烫金写着“红军流落人员证”。西北地区尤其是甘肃的人,对西路军并不陌生,至今还有不少当年作战的遗迹,我自然也是知晓。但是这个西路军的“红军流落人员证”,还真是第一次见到是什么样子。
1.jpg

打开封面,首先进入视线的是毛泽东的标准领袖肖像。一点不夸张地说,我小时候还没上学,就认识会写“毛主席万岁!”了。上了小学一年级,第一天老师教的第一篇课文就是“东方红”歌词。第一次看见电视机是啥样,还是黑白电视播放毛泽东追悼会的时候。
2.jpg

再翻页过去是当时我正上小学时候,举国称为英明领袖的华国锋。那时提出了到2000年实现“四个现代化”,我和同学们掰着手指头算我们到了2000年是多少岁了,真心觉得到了那时我们啥都现代化了,不管是谁都是幸福无比的。可我记得2000年的时候,我是一个没三金没固定职业没稳定收入的,一个没着没落的打工者,儿时企盼的幸福不知在哪儿。
3.jpg

毛泽东的题词,打小就熟悉的毛体书法。不过应该是从给其它地方的题词挪过来,放进这里用的吧。
4.jpg

蓝色钢笔填写的姓名和颁发的年月日。颁发的机关还是发明于文革时期的革委会,相当于现在的县委。
5.jpg

       这位当年的西路军战士名叫“程述国”。村支书告诉我,他父亲是当年张国焘、陈昌浩、徐向前的红四方面军路过四川卢山县时,家境贫寒的他父亲就在1934年的11月参加了红军,成了红九军的一名战士。一路爬雪山过草地,跟着部队过了黄河,奉命向新疆进军,打通连接苏联的“国际路线”。1936年那年的冬天冷得出奇,这些南方吃大米穿单衣的战士们行进河西走廊,中央军委不时改变命令,时走时停,步兵对决骑兵,仗打得是苦不堪言。
       程述国所在的红九军一部分奉命参加了董振堂红五军的高台保卫战,结果是全军覆没。他父亲跟他们说部队打得人都死完了,他是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算是命大了。我回来后查阅资料,的确1936年的高台保卫战活下来的幸存无几。红九军一部参加战斗的有上百人,他父亲就是其中一个。
       我看着照片中这位已经过世的老人,问支书他父亲是怎么到了古浪老城村这里的?书记说父亲兵败逃命出来后,自己就往回走,走着走着就走到这里,就留下来了。是啊,一个普通的红军士兵,战败了,部队没了,下一步怎么办,没人告诉他,那么他就只能想到自己的老家四川。我猜想他一定是凭着记忆,沿着来时的路线往回走。于是这个红军士兵沿着长城走过去后,又沿着长城走了回来。那时,李先念正领着剩余的人在祁连山里艰苦跋涉前往新疆。
       他在长城脚下安家了。后来在五八年的时候,看着一家老小快饿死了,他又想起了物产丰富的四川。于是,带着妻儿回到卢山老家。可是在外多年,他不知道他已经不习惯四川的阴冷潮湿了,甘肃出生的孩子们更是不喜欢那里,而且“大跃进”中的四川也不比饥馑的甘肃好多少。没办法,又带着儿女回到了古浪,回到了长城脚下,直到故去。
       那些流落异乡的西路军战士,在很多年里抬不起头,被叫做跟上张国焘逃跑的叛徒。这位老人一定经受了我们不知道的很多屈辱。
       长城,成了他死里逃生的路标。
       长城,成了他幸存人间的庇护。
       长城,成了他长眠异乡的故土。
6.jpg

点评

往事不堪回首丶又是一部心酸的家史丶愿老爷子再天之灵能够安慰丶愿天堂没有人与人的自相残杀!!!!!!谢谢一哥丶您辛苦了!!!!!!  发表于 2014-2-20 06:46
发表于 2014-2-18 22:54 | 显示全部楼层
开眼,开眼。等将来全国禁摩了,我们也制作个《摩友流落人员证》吧。
 楼主| 发表于 2014-2-18 23:41 | 显示全部楼层
红四方面军红五军军长董振堂,宁都起义领导者。
7-董振堂.jpg

其中一个头颅是董振堂烈士的
8.jpg

高台保卫战战后青海马家军拍摄的战地照片
9.jpg

高台保卫战战后青海马家军拍摄的战地照片
10.jpg

高台保卫战战后青海马家军拍摄的战地照片
11-高台血战后被敌人集中残杀的西路军被俘将士遗体.jpg

点评

历史丶历史!!!!!!沉痛的历史丶沉痛掉念红军死难烈士!!!!!!愿人世间多一点爱丶少一点械斗!!!!!!世界和平万岁!!!!!!  发表于 2014-2-20 06:56
 楼主| 发表于 2014-2-18 23:52 | 显示全部楼层
1934年,33岁的马步芳,人称“青海王”。青海省政府的金库是设立在他家楼下的,省政府会议也从来是到他家召开。
1934年,33岁的马步.jpg

左边是马步芳的弟弟马步青,国民党骑五军军长,河西走廊是他的地盘。
马步芳(站立者)与其兄马步青.jpg

马家军作战照片
骁勇彪悍的马家军2.jpg

马家军行军照片
骁勇彪悍的马家军.jpg

点评

试想当年的将家军丶都能向马家军那样勇敢地作战丶历史将会重写丶胜者王候丶败者贼丶一切都是过往的云烟丶谢谢一哥!!!!!!老夫给您鞠躬了丶  发表于 2014-2-20 07:14
 楼主| 发表于 2014-2-19 00:03 | 显示全部楼层
大气球 发表于 2014-2-18 22:54
开眼,开眼。等将来全国禁摩了,我们也制作个《摩友流落人员证》吧。

呵呵,我也是开眼。兰州的西路军纪念馆里还没有这种证件呢。

拿着《摩友流落人员证》见面时,对的暗号是啥?
发表于 2014-2-19 01:54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哥 发表于 2014-2-19 00:03
呵呵,我也是开眼。兰州的西路军纪念馆里还没有这种证件呢。

拿着《摩友流落人员证》见面时,对的暗号 ...


普通摩友:上句:天下摩友是一家 下句:吃喝拉撒到我家
文艺摩友:上句:摩行天下  下句:行者无疆
超级摩友: 上句:骑遍中国海陆疆  下句:不留世上无人区
顶级摩友:上句:山地王野地王工地王处女地王  下句:天撕裂地撕裂路撕裂菊花撕裂


在你这么有文化的摩旅作品里,我只能搞点没文化的东西了。(以上纯属歪搞,只博一笑)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摩托吧|优势合作|合作伙伴|小黑屋|联系我们|手机版|www.moto8.com ( ICP: 苏ICP备05001903号 )

GMT+8, 2024-4-28 06:04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